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市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全力构建人才创新发展体系,成立全国首家首府城市“人才工作服务局”、出台《银川市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人才新政,使银川的人才越聚越多。
政策红利
让创新型大学生纷至沓来
去年谢丹妮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职。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她看到银川出台《银川市创新型大学生宜居工程实施办法》的消息。会有如此好的政策吗?谢丹妮咨询了银川人才工作服务局的工作人员。“这个政策好,帮创新型大学毕业生解决了住房大问题。”谢丹妮说。银川人才工作服务局政策规划科科员王洁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十多位大学生前来咨询人才新政。
今年4月,银川市出台了《银川市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川市创新型大学生宜居工程实施办法》《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实施细则》等一揽子人才新政。
其中,在人才资金投入方面力度空前。比如说,对高精尖缺人才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特别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支持额度可达3000万元。而为了打好“引育”组合拳,实现立体式发展,此次新政还呈现出了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引育、注重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支持创新型大学生来银发展、整合人才表彰机制的特点。
广栽“梧桐”
各类人才来银发展
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创意创新在银川活动”中,宁夏吉光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超高倍反射聚光光伏发电装置项目荣获特等奖。余四祥博士是该项目的科研负责人之一,余四祥说,该项目是聚集了我国科技人员在新能源行业原始创新的技术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后具备出口国外的新能源行业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前景广阔。那是什么把余四祥留在银川的呢?他坦言,除了适合该项目的光照、地理条件外,他更被本地优渥的人才发展土壤所吸引。“我们来到银川后,市人才局等相关部门从人才公寓的住房保障、办公及研发场地、项目科研资金的补助等都对我们进行了‘雪中送炭’的支持和帮助。”余四祥说。
然而,余四祥仅是我市引进的众多人才之一,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广栽“梧桐”吸人才,实施了“凤城系列”领军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开发、后备人才成长等“五大人才工程”等,目前已培育各类人才3万多名。
此外,我市还依托项目聚才。目前,我市依托CMEC丝路国际合作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银川卡瓦心脏中心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00余名。同时,引进中关村信息谷、“好大夫”互联网医院、滨河新区“丝绸之路生命谷”等一批人才合作项目。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