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紧紧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实验区等国家战略,特别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坚持出好政策、搭好平台、建好机制、搞好服务、抓好引领,打造工作“全链条”,求天下英才,建人才高地,兴发展大业。
一、出好政策,吸引人才。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召开全球发布会,推出富有含金量和竞争力的“智汇郑州”1+N人才新政,“1”即一个总体意见,“N”即22个配套文件、30条具体措施,构建了全视角引才、全链条育才、全方位用才的政策体系。重点实施“顶尖人才(团队)引领、重点产业人才支撑、社会事业人才荟萃、优秀企业家领航、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青年人才储备、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等7大计划,推行19条保障措施,突出人才政策的广泛性、普惠性、统筹性。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制定18项人才工作流程指南,开发网上申报平台系统;开设人才热线52条、办事窗口99个,公安户籍点开辟人才专窗169个;出台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分类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增加督查专项编制,开展不定期巡回督查,确保人才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搭好平台,成就人才。一是引进现代化产业项目。精准引进上汽集团、惠科面板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中原科创谷”“科学谷”等重点产业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出广阔舞台。二是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精心打造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入驻企业3680家、孵化器254家,全市“双创”人员突破8万人;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载体,助力人才成就梦想。三是打造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相继落成诺贝尔奖“厄温·内尔工作站”“丹·谢赫特曼工作站”,建成投用浪潮高效能服务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中心,引进浙江大学郑州技术转移中心等6家服务机构等,技术成果转化不断加快。
三、建好机制,激活人才。一是引育机制下功夫。聘请12位“豫籍”顶尖人才担任“人才特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参加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招才引智,大力实施引才奖励制度,构建多元化引才聚才机制。二是管理机制重创新。在航空港区开展人才服务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国际引智展示中心”人才引进服务综合平台;在高新区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扩大用人自主权,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在郑东新区智慧岛依托15所高校创新研发基地、4家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是评价机制做文章。对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重群众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对专业技术人才重业内和社会认可,实行人才贡献项目化评价,构建以业绩为重,涵盖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的人才评价体系。四是激励机制求实效。健全期权、技术入股、股权等激励机制,增加成果转化收益,支持高层次人才产品市场推广;设立商都“英才奖”“友谊奖”“伯乐奖”,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四、搞好服务,留住人才。一是开辟人才服务“快车道”。实施人才服务绿卡制度,依托99个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居留签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温暖贴心服务。二是搭建合作交流“朋友圈”。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会,提供人才交流平台,打造“智汇郑州”人才之家,放大人才集聚效应。三是帮助安置人才“安乐窝”。对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提供200平方米以上免租住房;对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首次购房,给予2万元以上补贴;建设2.5万套公寓,让人才住有所居。四是加快服务体系“信息化”。开通“智汇郑州”APP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一库一网一热线一平台”,实现服务进度实时跟踪、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服务质量全程监控。
五、抓好引领,凝聚人才。一是强化教育引领。探索建立以“爱国、奋斗”精神教育为主、专项专业专题培训为辅的“一主多专”培训模式,对党员人才实行人事关系与组织关系同步接收、党性教育与组织生活同步进行。充分发挥“智汇郑州”微平台等舆论引导作用,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高度统一。二是强化吸纳功能。把好引才关,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德才兼备;增强吸纳力,在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域加大发展党员倾斜力度,优先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提升荣誉感,注重推选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三是强化联系交流。坚持和完善党委直接联系服务高端人才制度,建立政策形势通报机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举办高端论坛,真正营造出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