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海、大连,加上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天津和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厦门,共同构成了我国现有的国际航运中心阵列。
胡刚表示,这形成了一个分布相对均匀的沿海开放高地布局。未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推进,这些地方将获得发展机遇,但未来除要在承接能力上提升外,还应该寻求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决策,尤其是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之后,不少地方加速发展航运的积极性正被极大调动起来。
近日,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这也是自2015年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后,广州第二次对航运发展发起冲刺。
这并非孤例。近期,上海市委常委会也提出,要抓紧形成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辽宁省政府也表态要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天津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厦门,此前亦有相关声音与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广州明确提出要“积极申报设立广州自由贸易港”,并且强调要力争经过三年努力,使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突破,进而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航运枢纽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冲刺
近年来,广州将航运作为驱动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提升的重要能量,并从2015年开始陆续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枢纽、枢纽型网络城市和全球城市。与之伴随,广州开始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方式,推进航运建设发展。
前述《行动计划》提出,未来3年,广州要实现港航相关项目投资1000亿元,推动十大主要任务,并将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广州港的综合实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走在全国港口前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发现,此次广州的资金投入力度和追逐的建设发展目标均有所升级。这二者在上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中分别仅为150亿元和“初步形成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
广州计划到2020年完成港航相关项目投资1000亿元,希望实现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提至6.5亿吨和2500万标箱;集装箱航线达250条,其中国际班轮航线120条,力争每年新增1-2条欧美航线;商品汽车运输完成150万辆;全市港航相关产业企业注册数超过6万家,本地航运企业经营船队规模超4000万载重吨等目标。
《行动计划》显示,前述十大主要任务着眼于基础设施、现代航运物流体系、现代航运服务业和口岸服务等方方面面,基本覆盖“软硬件”建设、功能配套和港航产业壮大等基础性或关键性内容。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广州正举全市之力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去3年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一定进步,但依旧存在不少短板与不足,需要进一步从要素和配套的角度成体系优化提升。
事实上,当前正做类似准备的并不只广州。5月11日,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