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8-15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10日上午,济南召开了全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动员部署大会。会上,公布了《济南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印发了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提出推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央商务区集聚发展;促进股权投资(管理)、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商业保理、权益类交易场所等新金融业态及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发展,鼓励在济南高新区创建融资租赁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探索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新举措。以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为基础,鼓励民营知名大企业参与,打造文化产权交易中心。

  附济南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全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3号)精神,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根据国家关于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聚焦特色、问题导向和统筹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为目的,积极探索构建与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与“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及推进城市国际化相协调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新格局,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综合试点试验工作,有效发挥我市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心城市的优势,紧密结合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济南高新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中央商务区和商河县等为重点试点区域,在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和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力争到2016年底,一批深化改革开放新举措初见成效;通过2年左右的试点试验,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形成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济南经验和模式”;到“十三五”末,基本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国际惯例要求、具有济南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主要任务

  (一)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清单式”行政管理新模式。研究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健全“行政权力清单”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责任清单”。

  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方式。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6〕18号)精神,探索建立内外资统一的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信息化平台和多部门联动共享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确定抽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抽查人员,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结果)监管。

  完善统计、报告等制度。探索外商投资备案后的统计、监管及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建立以商务、统计、外汇管理等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协调与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实施对外经贸合作事项备案报告制度。

  (二)探索促进国际投资和贸易发展新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率先做好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创新措施的复制推广工作。重点引进一批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机电装备等项目,做大支柱产业;引进一批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性能半导体等项目,壮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金融商务、现代物流、美容健康、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项目,巩固服务业优势。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