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引领经济进入“智造快车道”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5-14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改革创新中奋力前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截至2017年10月底,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6.7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5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财政收入10.2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84%;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55亿元。

  装备制造业迈向智能化

  装备制造业一直是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条“蛟龙”。2017年以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制造业的优势,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狠抓重点产业培育,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制造全面推向“智造”。

  从每年拿出千万元奖励企业科技创新到“金豆子”工程,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从未停止过。开发区先后建立了宁夏装备制造院士专家工作站、宁夏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与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引进了德国舍弗勒集团、奥地利奥钢联、日本山崎马扎克等一批在世界享有盛誉的优秀装备制造企业。

  是什么让走过半个世纪的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始终引领行业潮头?共享集团的答案是:走技术创新和数字化企业之路。“过去几个七八级技工的活,现在用3D打印技术很轻松就能做出来。”共享集团负责人道出了3D打印技术对铸造业的革命性改变,生产流程从7项缩短为4项,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生产环境大为改观。将10%的产值投入到企业智能研发换来的是效率效益双提高,如今已能生产5大类53种产品。共享集团的铸造3D打印技术已成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的重点产业化应用项目,推动了银川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走进巨能公司的车间,没有看到印象中的机器人,而是一些小则几米、大则几十米长的框架结构的“大家伙”。个性化定制已经抢占了“机器换人”这一战略高地,成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7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使“人工矩阵”的制造工厂,彻底变成了无人工厂。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全球化,这不仅能走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还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依托传统装备制造的产业优势,重点加大对4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78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培育,推进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大知识产权转化力度;另外一方面依托新旧动能转化典范的平台优势,重点抓好共享模具、3D打印,小巨人机床、舍弗勒高端轴承、巨能机器人、力成电器智能工厂等智能化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新产品的下线,大力推进以石墨烯三元改性材料及电池等重大项目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北京银川经济创新产业园”建设;最后依托单晶硅棒、工业蓝宝石、大尺寸硅片等晶体材料产业优势,重点抓好隆基硅、天通银厦、银和新能源等新材料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半导体、电池及组件、集成电路等智能终端等衍生品项目。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