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扶持人才,职称改革看“温州经验”。今天,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在温州召开,会议将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分析新时期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部署2018年专技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场关于人才的全国性高规格会议,为何花落温州?“敢为天下先”的温州,又在职称制度方面迈出了怎样的改革步伐?探索出哪些“温州经验”?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人力社保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
首创“职称外延评审”
3.6万名民企人才有了职称
今年1月出炉的全市服装专业职称评审结果显示,14人取得服装设计师任职资格、25人取得服装工艺师任职资格、6人取得助理服装工艺师任职资格。而该专业职称,并不在国家规定的职称系列中。
民营企业一线工人也能评职称,这得益于我市20年前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温州特色的民营企业人才职称外延延伸专业评审工作。这项改革,被称为我市“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破冰”之举。
市人社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温州民营经济发达,但是民营企业技术工人因为学历、论文等方面原因,在职称评定方面受限较大,技术水平无法得到认可。1998年起,根据我市地方特色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温州在国家规定的29个职称系列以外,该局委托我市的有关行业协会(商会)这些社会组织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职称外延延伸专业的评审工作。包括服装、鞋革、工业电器、泵阀等,至今一共拓展了28个专业。截至目前,累计为36610人评定各级职称。“此举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人才,特别是民营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职称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职称外延评审,一度朝着改革“深水区”迈进。2015年,市人力社保局与24家行业协会签订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工作协议书》,把共涉及服装、鞋革、烟具在内的25个专业职称的申报受理、资格初审、理论培训、评审等相关工作职能交由协会承担。
扯掉评价使用“两张皮”
用人单位自主评聘
两周前,温州率全省之先印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试点工作的通知》。一纸《通知》,意味着我市在2016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中小学校教师中初级职务自主评聘改革,范围包括所有市直中小学校、市直民办学校和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学校。
以往,温州和国内大部分省市情况一样——相关部门组织职称评审工作,单位实行聘任。评委会对参评对象不够全面了解,只能看材料、看论文。一些单位想用的人有时评不上职称,评上的人却又不一定真正用得了,导致评价使用“两张皮”。
据介绍,我市试点用人单位自主评聘,将职称的评聘权限交还给用人单位,扩大单位的自主选人用人的权力。由单位通过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建立了与单位、岗位、专业联系更加紧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了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此举就是要以‘岗位’为基础,淡化资格,强化聘用,让‘教授’‘工程师’这些职称名字真正变成实际的工作岗位。”市人社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说。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