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出了“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的动员令,吹响了广聚天下英才,奋力推动新时代“二次创业”的集结号。
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我市举行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倾听企业心声,共谋发展大计。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关系着能否做好珠海特区“二次创业”这篇大文章,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体现特区担当、贡献珠海力量。
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壮大的历史。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排头兵,特区珠海曾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创造出众多引领风气的创新举措。峥嵘岁月中,珠海曾吸引无数怀揣梦想的人们到这里创新创业,丽珠、金山、远光、赛纳、魅族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从无到有、披荆斩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海有适宜民营经济落地生根的深厚土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战略高度夯实产业根基。随着《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7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886.92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GDP比重34.58%。从总体规模来看,民营经济已成为珠海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国有、外资经济成“三足鼎立”之势。
珠海有适宜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广阔空间。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横琴自贸区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蓝图愈发清晰……伴随着一系列历史性机遇叠加,民营资本到我市创业与投资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全市民营经济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2017年,全市新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8688户,同比增长12.9%,个体工商户新登记11084户,同比增长7.7%。合计比上年增长19772户,增长率为9.4%。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谁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谁就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民营企业是引领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也已成为珠海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力军”。近年来,云洲智能、纳睿达、欧比特、英诺赛科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为珠海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新活力。
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挑战也横在眼前。与全省及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珠海民营企业发展仍存在着总量不大、占GDP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2017年,珠海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在珠三角9市中体量最小,只占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增加值的2.5%。偏小的规模不利于各类产业的充分聚集,更难以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
在区域竞合格局中,珠海亟需找准定位、补齐短板、加快脚步。产业结构方面,我市民营经济第三产业虽然占比较高,但是发展质量不高,大部分集中在商贸、餐饮、住宿、旅游等传统行业,缺少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物流供应链等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高端现代服务业。
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方面,龙头骨干民营企业偏少,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没有形成民营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势头,如何为产业龙头细分配套的优势更待充分挖掘。
倘以佛山为对比,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民营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7成,民营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8成。正是依靠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佛山制造”形成了特色鲜明、协作齐整的产业链,经济跻身全国城市前十。
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显著“短板”在哪儿?曾参与编制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的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珠海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顾乃华指出,在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曾遇到创新成本高、人才和资金缺口大、融资效率有待提升等发展环境的问题。与此同时,本土高校的源头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平台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与科研机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也成为制约珠海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珠海能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让民营企业“轻车上路”?能否腾出更多资源和空间,鼓励民营经济创新升级发展,实现“凤凰涅槃”?
新时代总是孕育着新机遇,也呼唤着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城市竞争中赢得未来,就必须尊崇扎根实业、俯身创新的民营企业。让企业家精神竞相迸发,关键是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珠海吹响了新时代特区“二次创业”的冲锋号,号召全市上下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改革开放旗帜,重铸特区精神,再燃改革激情,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奋力推动新时代珠海“二次创业”。
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也是珠海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的试金石。
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放眼珠江东岸,深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企业、人才、成果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产业巨头,大疆、华大基因、优比选等一个个细分行业的领跑者……无论是数量规模、创新能力,还是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深圳民营经济形成显著的引领态势和名片效应,培育出一批世界级的民营企业。
对标先进理念,立足珠海实际。迈向未来的创新崛起,珠海迫切需要发挥民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以魅族、银隆新能源为代表,这两家“独角兽”企业的成长道路,折射出珠海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产业态势。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