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走出振兴发展新路。”4月11日,在长春新区调研时,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这样强调。
作为我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十三五”时期国务院同意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近年来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产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成为推进吉林振兴发展的尖兵和表率。
设立两年来,长春新区着力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政策、人才、资金和中介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创新成为引领长春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2017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9.3亿元,增长8.7%,取得了增速逐季攀升、快于省市平均水平的佳绩。
专注高新技术 小巨人成创新生力军
打开机床,显示屏上直接出现一个界面,按照提前设置好的程序,机床就开始了自动工作。
“过去,我需要一张一张图手动往系统里导,那时候一天大概生产两张板,现在智能化生产之后,一天可以生产10张到15张左右。”北方化工灌装设备公司生产部员工马洪俊对企业的变化转型深有体会。
这家我国化工灌装行业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90%左右。近年来,公司全面建设智能化工厂,大到全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小到激光切割机,因为高技术的“加持”,质量保持一流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的高效益。
“我们研发出了一个数字化车间的产品,生产车间可完全实现智能化、无人操作,重点就是解决灌装过程中安全清洁环保等功能。这是我们自主核心的技术,也填补了国内灌装领域的空白。”公司副总经理曲宏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企业已经先后取得了81项专利,其中仅发明专利就有21项。
在长春新区,专注数字化智能化、打造行业新高地的企业还有很多——
长春博迅生物公司凭借自主研发攻克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替代了在血型检测、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用多年的试管、玻片血凝等检测方法,检测时间也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到20分钟。“公司刚成立时,国内市场几乎全都是进口产品。这样的竞争形势下,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公司总经理陈维佳骄傲地说,“坚持的结果就是,博迅的产品成为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产品,并占到了国内市场的60%以上。如今国外产品的市场在萎缩,他们的许多客户都成了我们的客户,代理商也成了我们的代理商。”
在微电子高端生产装备领域,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公司研发的激光调阻机和激光划片机系列产品等设备,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总经理田兴志壮志在胸:“我们计划在2020年要研发10种以上高端装备产品,产值达到3个亿,尽快实现高端装备研发的高质量、高速度。”
如今,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已发展成为长春新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自主创新生力军。
改革政务服务 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在位于长春新区高新北区的华为长春云计算数据中心里,交相闪烁的芯片运行指示灯背后,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包含海量数据的“华为云”。
数据中心的李京告诉记者,长春市的“一门式一张网”、长春市公安局的情报云平台以及囊括市内诸多委办局的信息化业务系统,都将陆续上云。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