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智能制造:优势项目强劲崛起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4-18

  “人工智能”是当前产业发展的热词,以智能发展破题,以智造产业为方向,是贵阳经开区诸多产业迈向大智能时代的宣言。

  走进贵阳经开区航天电器“麻花针”合件全自动生产线,30多台定位精准、性能可靠的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每一台机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从绕线、校直、工序检测等程序有条不紊,一伸一屈间一颗“麻花针”已经焊接成型。与传统生产线相比,智能机器人生产效率提升近2.4倍,合件的整体合格率从80%提升至95%以上,真正实现了“智能生产”。

  近年来,经开区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积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

  2017年,经开区航天电器、贵阳海信、同济堂3家企业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占全省比重的50%;航天风华、航天控制、詹阳重工等7家企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分别占全省比重的36.8%;9家企业被列入今年全省“千企改造”龙头企业,占全省比重的8%;6家企业被列入今年全省“千企改造”高成长性企业,占全省比重的6%。

  其中,航天电器公司的“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贵阳海信的“智能电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点,成为全国电视生产行业唯一一个智能制造示范点项目……

  经开区正在实施的38个“千企改造”项目,预计建成投产后新增产值102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产值将达到783.7万元,名牌产品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智能应用提质增效

  在航天电器“麻花针”合件全自动生产线上,经过复杂的制造工艺后才能形成一颗直径只有0.28毫米的“麻花针”成品。

  “未使用自动化设备之前,60余名员工每天加班加点生产‘麻花针’合件不到200万件,生产效率低造成了订单交付周期拉长,时间成本加大,同时因手工制造带来的瑕疵使得产品质量问题难以保证。”航天电器相关负责人说。

  2010年,航天电器在经开区的帮助下,集结技术人员成立自动化工程部,开始着手非标自动化、半自动化工装的研制,首次投入使用的工装便受到市场好评。

  成效初显后,航天电器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经验丰富的自动化设备设计师,自主研发自动生产线,建设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制造的路子越走越宽阔。

  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装配机器人已有80余种,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441台,配合各类数控加工中心,初步形成了数控加工设备与机器人大规模协同的数字化车间。

  作为贵州省制造业的重要高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转型升级,以创新引领,推动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加速融合,力求在新兴智能制造领域抢占先机。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