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突破体制机制为人才“放权松绑”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4-12

  聚集到上海的人才,如何激发他们的活力?上海从突破体制机制入手,对用人单位和人才“放权松绑”。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历来是一道难题。为了畅通“纸变钱”的通道,人才“30条”明确,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三权”下放给单位和科研团队,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去年,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合作方式,出售了一款抗癌新药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这是目前我国制药领域金额最大的成果转化合作项目。

  这并非孤例。在此之前,复旦新药益母草碱项目、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同济大学“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置”、上海理工“太赫兹技术”,也都受益于这一人才新政,并享受到个税递延缴纳政策,使科研人员真正得到实惠、真实提高获得感。这也恰恰兑现了上海出台人才“30条”时给出的承诺:释放人才的科研活力和动力,要让人才“名利双收”。

  而对于“体制内”来说,人才“30条”无疑给出了一条人才干事创业的“新通道”。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林华说,以前医生总是纠结于科研重要还是临床重要,教师要烦恼上课与基础研究孰轻孰重,现在实行分类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还丰富了人才评价方式,不仅倡导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里,评价人才也要到现场去听去看。”人才“30条”明确,职称不再作为申报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的限制性条件。去年,青年拔尖人才突破以往标准,申报相关项目增长60%。

  人才用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还是用人单位。事业单位“招人权、聘任权、用人权”等“三权”下放给用人主体后,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人才作为撬动改革的关键,创新人才多元评价、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制度,探索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人才管理机制。院长王兴鹏说,“我们把人才盘活了,他们的积极性、内在驱动力就给调动起来了。”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