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午,记者从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青岛市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青发〔2016〕9号),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具体实施工作采取双年制行动计划跨年推进的工作模式。按照2017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和2018年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统一部署,在顺利完成第一个双年“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17年)的基础上,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于2018年3月9日正式印发实施了《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18/2019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18/2019年))。
《行动计划》(2018/2019年)编制背景说明
《行动计划》(2018/2019年)是青岛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鲁发〔2017〕25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8〕7号)的具体举措,按照“创新+三个更加”、“一三三五”工作举措和“五个国际化”目标要求,由市推进办组织全市各市直部门(单位)、区市(经济功能区)共同研究起草制订的。
《行动计划》(2018/2019年)较上一个双年行动计划的制订体现以下特点:一是编制过程更加严谨。《行动计划》先后3次征求中央、省驻青有关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市(经济功能区)等70多个有关单位意见建议,共有49个部门(单位)反馈了135条修改意见,市推进办都逐条进行了吸纳借鉴;在市国际城市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征求了与会专家的意见建议,共有19位专家提出了62条意见建议;经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审议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二是对标标准更加精准。为确保《行动计划》对标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市推进办在各单位提报的对标目标基础上,邀请德国、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以色列、香港七个境外青岛工商中心针对对标目标、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对标目标也由上一个双年行动计划的18个国家(地区)扩大至21个,对标的面更加广泛,对标的点更加具体。三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参与编制工作更加积极高效。在《行动计划》起草和修订过程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结合各自工作特点,主动寻标对标,提出了涵盖全市各领域发展的“国际化+”工作目标及任务。《行动计划》的工作实事也由第一轮行动计划的100项增加至200项,任务更加量化,分工更加合理。
《行动计划》(2018/2019年)主要内容解读
第一,围绕“创新+三个更加”工作目标,确立了三个板块,分别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涉及72项工作;“加快推进创新引领发展,努力把青岛建设得更加时尚美丽”,涉及76项工作;“加快推进‘美丽青岛’行动,努力把青岛建设得更加独具魅力”,涉及43项工作。
第二,围绕“一三三五”工作举措,确定了发布国际城市战略愿景报告,创新建设国际海洋名城,涉及3项工作。其中,市推进办于2018年1月份发布了《青岛市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综合发展愿景报告》,对青岛未来国际海洋名城建设进行了发展愿景描绘,确定了中长期的总体目标。
第三,按照“五个国际化”工作目标,确定了企业、市场、产业、园区、城市五个领域共148项工作。一是在推进企业国际化方面,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优势,涉及17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打造跨国贸易新优势、打造企业品牌新优势、打造企业管理新优势、打造招商引资新优势。二是在推进市场国际化,着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涉及11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加强与相关国家双向投资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的高水平地方经贸合作。建设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城市,优化商业发展空间、合理布局消费区、引进高端时尚消费品牌,打造适合多层次消费群体的多业态、多品牌时尚综合消费圈。三是在推进产业国际化方面,着力发展动能转换新业态,涉及44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智慧产业、加快发展国际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提升会展业品牌影响力等。四是在推进园区国际化方面,着力打造开放青岛新高地,涉及25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在前湾保税港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示范试点,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依托青岛港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加强口岸国际合作。在中德生态园打造具有国际元素的园区规划成果体系。在李沧区创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国际院士港”,打造国际人才高点聚集地。在胶州市建设国家级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打造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平台园区;建设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创新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在即墨区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蓝谷)中心落地,打造海洋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在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双创示范基地,共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五是在推进城市国际化方面,着力塑造文明青岛新形象,涉及51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提升城市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城市现代文明水平、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等。
最后,在国际城市战略机制建设保障方面,确定了“加强常态化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国际化工作新水平”,涉及6项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国际城市年度评估工作制度、国际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年会制度、面向全球的城市综合营销推介工作机制、国际城市战略法制化保障工作机制、国际城市战略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和青岛市国际城市基金会运行机制。
切实抓好“国际化+”行动计划推进落实工作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工作,全市成立了高规格的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由书记、市长两位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市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直部门(单位)、各区市政府、经济功能区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有效保障了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工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展开。在工作层面建立了“8+30+1”推进机制,在推进委员会总体框架下建立了由商务、质监、发改、规划、城管、外事、文明办、政法委、法制办、人社局等部门牵头的8个专项工作组,70多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30个专业工作小组和1个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构成的推进工作体系。市国际城市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已确立了年会制度,今后每年定期在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举办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经市编委办批准,在市财政局、人社局的支持下,按照政府购买岗位服务模式创新组建了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中心并顺利运行,招聘了1名博士、7名硕士。该中心作为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执行机构,负责协调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具体事务。
去年年底,市推进办组织有关专家对各成员单位推进落实2016/2017年行动计划中的100项工作任务进行了考核评议打分,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100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涉及2016年需要完成的事项共有52项,已全部完成;涉及2017年需要完成的事项共有48项,已完成37项,有3项未完成,有8项工作需长期推进。其中,中德生态园是区市和经济功能区考核中唯一获得满分的。这充分证明过去两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主动协同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工作的意识不断增强,能按照国际标准落实行动计划各项工作,确保第一轮行动计划高效完成,使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行动计划》是一个双年计划,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区市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下一步,市商务局将制定《行动计划对标案例指导手册(2018/2019年)》以及《青岛市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年度考核办法(2018/2019年)》,修订完善《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深化落实《青岛市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研究制定《国际城市战略年度白皮书》,建立常态化工作督导机制,加快推进各部门(单位)、各区市(经济功能区)按照《行动计划》提出的200项具体实施方案,推动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