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来一补”的制造业模式逐渐被时代淘汰。深圳部分制造业企业受土地厂房租金、员工工资、原材料成本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逐渐迁出深圳,向深圳周边,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有计划地开展产业转移。
深圳产业外溢加速构建了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根据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圳将发挥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综合优势,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轴”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产业外溢辐射功能,促进城市外部圈层创新发展。
根据规划,深圳计划东轴加速向东莞、惠州及河源、汕尾等地区辐射,推进“3+2”经济圈创新发展;中轴向北沿松山湖延伸至佛山、广州,向南对接香港、澳门,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西轴强化与中山、江门、珠海等拓展合作,合作构建开放型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合作共建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构建开放型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珠三角地区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同时,深圳还将着力提升对泛珠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能力,以省外深圳工业园建设为载体,支持开展深层次技术、生产、投资合作,推进工业园转型升级发展,有序引导产业梯度转移。推动珠三角区域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区域的科技产业创新合作,构建更广范围的功能互补、梯度发展、协调共进的产业布局体系。
规划新型产业空间发展先进制造业
在增强产业外溢辐射功能的同时,深圳还积极实施新一轮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工程,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在严守工业用地红线基础上,深圳统筹工业园区资源整合和改造升级,规划一批功能复合的新型产业空间,建设一批产城融合的示范园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
深圳划定全市工业区块控制线,严控“工改居”“工改商”和“工改M0”,确保中长期内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同时,推动出台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建立区块线管理工作机制,在稳定工业用地总规模的同时,力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率先启动工业区块线管理立法,将区块线管理立法列入2018年立法工作建议项目,以法规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工业用地流失。
同时,深圳新增产业用地供给,各区着力整备出一块较大面积的区域,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原则,统一规划建设,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需求,原特区外重点打造成高端制造业示范区,原特区内主要打造成产城融合特征明显的创新街区。
为推动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深圳多部门将联合出台全市旧工业园区整合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推广“工业上楼”,鼓励采取先租后让、产权入股、异地置换、厂房联建等方式,推进旧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和集约利用,盘活存量空间资源。
此外,深圳还将制定工业园区建设标准指引,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工业园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用地保障,逐步提高园区产业层次,打造现代化高端园区。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