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人才引进的“快速通道”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4-02

  广州基础教育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0名名校长名教师,来到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以及彭加木中学感受广州的历史和未来规划。从2017年广州向全国发出“英雄帖”开始,目前已引进了53名高层次人才,并有300多名全国名校长和名教师表达了来穗的强烈愿望。首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来到广州有没有水土不服?他们带来了哪些改革和市民相关?他们又是怎么样回应广州市民对于优质教育的期盼呢?一些市民很想了解这些高层次人才来穗后的情况,对此,信息时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谈初衷

  顶着光环来穗“二次创业”

  从去年开始,广州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密集出台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受到业界高度关注。截至今年3月,已有来自江西、湖南、湖北、江苏、河南、河北、海南、安徽、天津等10多个省引进的名校长、名教师53名“落户”广州。此外,在中登记有意向前来的名校长名师有200多名。前不久发出了第二波“招贤令”后,又有100多位名校长、名教师表达了意向。

  记者发现,首批人才几乎都顶着光环和荣誉而来,含金量较高:其中属于省特级、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就有20多位,也有一批属于原省学科带头人、各地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名校长、名教师等。

  53名校长名师来广州后分别到了哪些地方呢?记者整理发现,这些名校长名师主要去了海珠、增城和越秀,其次是白云、花都等区域。在市属教育部门层面,去向有广州市教研院、广东华侨中学、广州执信中学、协和小学等。

  功成名就他们为何要千里迢迢来广州任教?记者发现,“二次创业”是他们口中的高频词。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谈道:“我们这个年龄来广州就是二次创业,希望把过去几十年的积累来一个新的转化,谋求一个新的高度。”

  协和小学校长孔祥明已是知天命之年,他表示,选择广州理由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把最丰富、最成熟的自己献给广州市属的协和小学。

  谈适应

  “来了半年,我已成老广州”

  从五湖四海来到广州,地域文化和教育生态大不一样。这批名校长、名师会不会水土不服?他们能适应吗?

  江西省最年轻的特级老师之一的熊丽乔老师曾获得过各类奖项180多个,被引进到广州后在东风东路小学任教语文。她直言,半年前广州、杭州、上海都向她抛出橄榄枝,犹豫不决的她选择了咨询当地朋友,发现只有广州的朋友对广州是无差评的,为此也坚定了她南下的决心,“果不其然,来了半年多就爱上广州了”,她说,学校不光给她马上成立名师工作室,而且还让她参加越秀区的教学大赛,一举获得一等奖。“我觉得自己不是新广州人,已经是老广州人了。”她说。

  广州打造人才引进的“快速通道”,对于这些高层次人才,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户籍办理、职称评聘等是按照广州有关政策优先落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白云区同和中学校长蔺景峰,今年回黑龙江过年时收到来自领导的拜年,这让他感觉到南北生态的不同和南方对人才的尊重。

  在方晓波眼里,去年自己在广州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他解释称,广州的教育系统是把人力资源的价值和服务当作目标的,他们的管理带有浓郁的服务情结。他感慨地说:“创业时氛围比待遇更重要,信任弥足珍贵,因为这可以促使个人把想法变成行动,让改变产生新的成果。”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