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素有“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之称。在长春,会展业发展渐入佳境。经过25年的淬练,长春会展业已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汽博会、创博会、房交会、民博会、冰雪节、消夏节、电影节等一批品牌展会,让长春在世界面前“秀”出不同凡响的魅力,成为“世界了解长春、长春走向世界”的平台。
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在省市“打先锋、站排头”和“对标高位”的新要求中,在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新际遇中,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形势下,长春会展业与贸易、制造业、农业、文化、旅游、科技、流通等正在融合中持续发展壮大。以“会展+”为引擎,凝聚发展新动力,为长春乃至吉林省重点产业走向国际搭建起更高更好的平台。
会展+经济 辐射东北亚助力新跨越
立足于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长春会展业对东北亚地区的辐射作用、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国际范儿”越来越足的东北亚博览会,已成为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大合唱”,成为助推长吉图、振兴大东北、繁荣东北亚的最大舞台。第十一届东北亚博览会又现辉煌:参展客商来自东北亚、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116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成交额达8.37亿美元,同比增长4.5%;大会签约投资合同项目达到235个,合同引资额达2243亿元。吉林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吸引力、辐射力越来越强。
“6万平方米的总展览面积;782家参展企业,涵盖18个省市;引进国家级高峰论坛;举办‘东四省区域物流项目对接会’……”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物流领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长春)智能物流科技博览会,以“联通东北亚、融入一带一路”为主题,积极构建着具有国际视野、世界一流水平的物流信息平台。
经过不断的创新变革,自1996年创办以来,长春建筑装饰及材料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现已跻身为东北地区三大综合型建材展会之一,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东北亚地区的建筑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会展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17年,长春市举办规模以上展会148个,比2007年增加108个,增长2.7倍,占全省总数的90%以上;展览总面积282万平方米,增长2.4倍;展会直接收入62亿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收入550亿元,分别增长3.3倍和3.1倍。数字的背后,更有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凶猛”涌动,长春会展业正以“1:9”的辐射力向相关产业释放“加速度”,在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释放出的强大动能。
会展+制造业 助推装备制造业攀登“新高地”
长春将会展经济嫁接本土优势产业,彰显其创新发展的新亮点。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长春,会展业在攀登制造业“新高地”的进程中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春汽博会的发展就是最好例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曾评价长春汽博会:长春这座城市承载着中国汽车发展的光荣与梦想。长春汽博会的发展,将为我国汽车产业的繁荣作出重要的贡献。
从1999年到2017年,依托长春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长春汽博会无论是展馆规模、展车质量和数量还是参观人次,都逐年攀升,对促进吉林省汽车产业与国际、国内著名汽车厂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汽车产业地方配套率和相关产业融合度,加大汽车产业领域的投资合作功不可没。目前,长春已经形成了以一汽集团为核心,集整车、各类专用车、客车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中重级卡车、中高级轿车、轻型车和微型车车型全系列发展、比较完备的汽车产业体系,并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服务基地。
会展深植于产业,又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这种互为融合的特质赋予了长春会展业以生命力。像长春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长春)轨道交通博览会、(长春)新能源汽车博览会……都因此在长春发展得风生水起。中国(长春)轨道交通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三届,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平台。厚积薄发的第十届中国长春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工业技术产品,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踊跃参展,成为东北装备制造业一站式贸易平台。
会展+旅游 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
“以旅游资源为驱动的城市会展业,将成为国内会展业发展的热点与重点。”在长春,长春冰雪旅游节、消夏节,可以说是“会展+旅游”的生动实践,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共融共赢,让相关行业的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和产品,加出新业态、新供给,形成新的增长极。
北国的冬季原本寂寞,但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却让长春的冬天高潮不断,冰雪旅游产业红红火火。经过20年的积淀、发展、升华,长春冰雪旅游节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年度冰雪盛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逾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00余亿元。
冬有冰雪节,夏有消夏节。消夏节期间,以清凉、生态、休闲、康体为主题的一系列消夏活动,让长春因消夏而精彩,让百姓因旅游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