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人才政策:创业扶持提高至5000万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3-22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佛山市委在本月正式印发实施的《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以“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的胸襟和气度开展人才工作,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加大对人才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1月29日,南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已实施超过6年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优化升级。南海不仅将人才认定与人才扶持分离,放宽分类认定标准,还大幅提高了扶持力度。其中,对人才团队的扶持提高到最高5000万元,人才安居补贴从原先的最高10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

  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人才办主任郑作勋表示,下一阶段,南海将积极落实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加强政策执行的督导和保障,坚定不移推进人才立区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将更加注重长远规划和工作实效,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各类型多层次人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才整体环境的优化提升,全力构筑人才支撑体系。

  覆盖更广

  “异地人才”也能享受优惠政策

  优化升级后的南海人才政策体系分为基础部分和配套部分。基础部分为人才分类认定办法以及认定标准,配套部分为各职能部门制订的针对已经被认定的人才进行分类扶持的政策。

  根据能力、业绩及贡献等,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将南海现有的存量人才及新引进的增量人才分为八类。其中,一至四类为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分别相当于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市、区)领军人才,一类人才中把诺贝尔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作为特别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五至七类为基础人才,是支撑南海整体发展、数量庞大的基础性人才群体;第八类为特色人才,这也是南海首次将创客人才、民间艺术家、民间优才等难以用标准界定的“偏才”“专才”列入人才体系。

  凡是在南海区工作、创业或南海区用人单位柔性引进的人才都可以参与分类认定,不受身份、国籍、年龄等限制。

  此前,南海要求人才认定对象必须在该区参加社保达到一定时间;而此次放宽到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一定时间。也就是说,只在南海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在南海参加社保的“异地人才”,也可以参与分类认定。

  这一人性化的调整是根据南海部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由于南海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国内一线城市,部分企业(如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长天思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期六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在高端人才聚集的城市,采用设立研究机构(分支机构)或并购企业的办法招揽人才。按照南海此前的人才政策,这些南海企业的“异地人才”无法享受相关的人才优惠政策;而通过这次政策的优化升级,这类为南海经济服务的异地人才,有望通过“在南海区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这一条件,进入人才认定体系,获得相应的扶持与服务。

  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引进的金融行业人才多数来自深圳或广州,并已在当地安家落户,缴纳了多年社保。按照现行人才政策,这些人才也因没有在南海参加社会保险而无法享受相关的人才优惠政策。这次调整增设了“在南海区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这一条件,将更有利于引进高水平金融人才服务南海。

  “与现有政策相比,人才体系进入的门槛更低、覆盖的类型更广,本科毕业、高级工或年薪个税达到一定程度即可纳入分类认定体系,全职或柔性均可覆盖,这体现了我们从更加注重高端人才到普惠性地关注基础人才的转变。”南海区人才办副主任卢启良说。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