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高新技术企业达847家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3-09

  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沈新松公司研发设计的24个移动机器人冰屏承载着“沈阳科技智慧”,“零误差”精准演绎了16套复杂的机器人动作,成为北京8分钟表演的绝对主角!此次的精彩亮相,在向世界展示现代科技与人工智能完美融合的同时,也彰显了沈阳从“沈阳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坚实成果,一个科技引领、转型创新、振兴发展的沈阳智能制造新时代正快步迈向世界舞台。

  据沈阳市科技局局长赵日刚介绍:2017年沈阳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17亿元,同比增长16%;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47家,同比增长53%;规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达到54%,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件,同比增长19%;R&D占GDP比重达到2.5%(2016年),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在推进沈阳智能制造业转型创新发展进程中,沈阳市科技局坚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持协同集成和开放融合,着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集聚整合科技资源、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制造企业、搭建创新载体平台,科技创新为沈阳市智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沈阳市科技局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把握智能制造业发展大势,立足沈阳实际和重大战略需求,着力优布局、聚资源、抓协同、强主体、激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发展协同融合,助力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一是围绕机器人、数字医疗、IC装备及零部件等核心产业,布局支持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关键技术。二是依托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优势领域,组织攻关研发,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三是本着“站高、看远、想深、谋实”的原则,合理谋划我市智能制造发展路径,编制新一代人工智能、无人机、未来产业等发展规划,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完善激励导向创新体系,提升政策协同配套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沈阳智能制造领域的短板和问题、针对新旧动能转换和培育等进行整体设计、谋篇布局和重大部署,着力完善以激励为导向的创新政策体系。在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中,产业转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多层次协同创新等重大创新工程政策,均向机器人、IC装备等智能制造领域重点倾斜。出台《“十三五”机器人产业科技发展规划》《沈阳市IC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市政府关于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IC装备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实现政策链条、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的良性互动,为我市智能制造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完备配套的政策保障。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带动,增强资源集成衔接效果

  注重以科技创新的“硬投入”,提升智能制造的“软实力”。统筹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市科技计划持续加大对智能制造业支持力度和投入强度,近3年,投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8208万元,围绕机器人、IC装备、增材制造、数字医疗等智能制造领域,集中抓大项目、好项目、优项目,推进制造业智能化。通过综合施策、按项施策、精准施策和个性化服务,重点支持75个智能装备重大项目熟化、转化和产业化,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产出重大创新成果。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先后承担了16项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累计获国家资金支持7.61亿元,建立了国内独具特色的IC装备产业链条,独创了“产品市场+技术创新联盟+骨干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方政府支持”的沈阳IC装备产业发展模式,与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态势。“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入选2017年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2000万元。2017年,全市机器人产业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28.6%;IC装备产业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3%。

  强化精准服务培育模式,持续活跃壮大创新主体

  针对沈阳科技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尤其是龙头企业、瞪羚企业稀缺情况,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发展新模式。通过深化多方协同培育,强化多项政策扶持,集成多元创新要素,有力推动了智能制造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企业在经济规模、成长速度、发展质量等方面表现优异,智能制造企业群体持续壮大,增长速度领跑其他产业。入选全市“双培育计划”的智能制造企业,2017年总营业收入20.68亿元,同比增长15.9%。新松公司在全球机器人上市公司中市值位前3,慧远自动化营业收入由250万元跃升至1.08亿元,维特自动化近3年实现营业收入以1:4:9的高速增长,维顶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翻番,芯源公司成为第一个迈过600台设备出厂门槛的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家、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67%。“瞪羚企业”从无到有实现跨越,拓荆科技、富创精密2家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发展态势的智能制造企业入选科技部“瞪羚企业”,拓荆科技12英寸PECVD设备在北京中芯国际量产突破百万片,2017年产值同比增长46%;富创精密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阀门供应商VAT公司战略供应商,2017年产值同比增长57%。

  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推动产研融合协同创新

  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机制与服务模式,完善创新引领型机构各项政策,推动产学研合作、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营、领军人才主导,集科技成果产出、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点支持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工业设计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围绕需求突破瓶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和孵化熟化,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国家机器人质检中心成为国内首家获认监委授权的国家级机器人质检中心。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科大机器人学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半导体薄膜设备生产基地等一批国家级重大智能制造创新平台落户我市。同时,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在机器人、IC装备、无人机、工业设计等智能制造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统筹配置资源、加强协同创新、联合申报项目、联合技术攻关、共担创新风险,共享研发成果,突破了一批制约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有效带动了联盟上下游产品创新。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