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壮大高技能人才 变革“中国制造”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3-08

  改革开放的战鼓已经响彻了近四十个春秋,中国在这场历史征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早已被世界所瞩目,被时代所铭记。我国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已获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斐然。但是,成就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许多矛盾与问题,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而日益凸显。去日本旅游“爆买马桶圈”、托亲朋好友代购电饭锅……层出不穷的新闻报道让国人在自豪祖国成就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压力与惶惑: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究竟怎么了?

  究其根本,问题的原因其实出在供给侧的端口:中国的制造业还尚且不能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消费需求。中国制造为何总是面临瓶颈、陷入困局?探其根源,乃是“人才”二字。在中国,工人原本是国家的中流砥柱,但时至今日,单纯倚靠简单加工和复制性生产为主的中国工人,正逐渐让“中国制造”这个称呼沦为“低端、劣质”的代名词。要想真正把湍入急流的“中国制造”重新带回稳健而有生机的发展轨道,就必须从人才入手,用真正过硬且足量的高技能人才为振兴中国制造保驾护航。

  首先,要想振兴中国制造,必须大力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待遇。在当今的中国,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已经十分明显。在许多制造业强大的发达国家,如北美、西欧、日韩等诸国,熟练的技术工人能够获取与白领阶层相当,甚至高于许多普通白领的收入,从而支撑和保障个人以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但在我国,这一情况不容乐观。许多技术工人工资收入微薄,且上升空间狭窄,不仅难以保障物质生活,而且晋升渠道不畅通,职业前景令人缺乏信心。同时,许多行业和工种,体力劳动强度过大,缺乏足够的配套保障措施,导致技术工人无法长期安心扎根于工作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物质层面的不足,在精神层面,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同样长期得不到提升。将工人视作底层的思想甚嚣尘上,即使是能力过人、技术拔尖的高技能工业人才,也难以获得足够的社会认同感。因此,要想壮大高技能人才,就必须狠抓收入待遇这个硬性指标,给技术工人足够的物质保障,并进而畅通晋升渠道、拓宽发展空间,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