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成长为全市发展新引擎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3-07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能替代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区域内煤电清洁发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民用建筑、居民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蓬勃兴起,合同能源、绿色金融等投融资手段日益丰富,电能替代产业化发展环境更加成熟。

  “十二五”以来,我市已累计推动实施电能替代项目546个,淘汰落后工业燃煤锅炉、窑炉286台;电动汽车保有量近2000辆,建成投运充电站34个、充电桩258个、岸电系统199个。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超过2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76.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201.7万吨。

  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

  投运于2016年8月23日的徐州睿龙产业园蓄冷(热)电站,系我市首座双蓄(蓄冷、蓄热)能源电站项目,在全省也是首座。该电站采用2台750Kw高压电极蓄热锅炉、2台279Kw蓄冰制冷设备,为产业园及周边公共建筑近3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提供冷、热源。该项目是电能替代工作中双蓄技术的典型示范项目,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每天0点到早晨8点,利用8个小时的低谷电储蓄冷(热)能,白天再利用管道将储备好的能源释放出去。8个小时储备的冷能,可供48个小时使用,储备的热能,可供36个小时使用。节约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电价。

  无独有偶。为让更多居民在寒冬用上暖气、加速推广清洁能源,去年起,我市决定对主城区居民采暖实施煤改电工程。

  去年12月15日,我市迎来了入冬以来较强的一次冷空气。在民健园社区生活了10年,这个冬天,69岁的刘兆胜和老伴儿第一次可以不用在屋里也穿着厚厚的棉衣过冬了。当天是该社区“煤改电”工程正式开始集中供热的第一天,随着这个小区4300余户居民集中供热的开始,标志着我市“煤改电”采暖试点项目成功运行。

  2017年,我市先后推动建成徐州民健园社区首个集中电采暖示范工程,市区、邳州市内河航道服务区岸电互联互通工程,累计新增岸电设施23套,在农业领域推广粮食烘干设备30套,推动实施电锅炉改造241台,推动实施电能替代项目146个。全年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0.2亿千瓦时,替代标准煤1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34万吨。同时,我市主动服务节能减排,落实全市“263”环保整治要求,全力做好环保关停企业配合停电工作。在全市推广锅炉“煤改电”237台,为用户节约电费支出1200余万元。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