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年度研究报告公示了《2017年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在参加评选的285个中国城市中,湖南长沙有两项指标名列前茅:政商关系亲近指数排名第五,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位列第十。
政商关系的亲密和健康,直接反映出长沙优良的营商环境。2017年,长沙通过“放管服”改革,推出“工业30条”和“人才新政22条”,让落地长沙的企业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让多样型人才、高精专人才安心扎根长沙,通过擦亮“智能制造”名片释放出打造工业重镇的雄心。企业得发展、人才愿久居,最终惠及的则是760万长沙人民。而在政商关系融洽的背后,长沙宜居宜业指数不断提高,已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融洽政商关系,“放管服”改革的助力尤为突出。
“放管服”指的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关于放管服通俗的理解,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简化办事办证手续,“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路腿”,实现让市民、企业负责人“最多跑一次”的愿景,推动营商环境更好。
在长沙,“放管服”改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7年9月,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啃下“放管服”改革这块硬骨头》,胡衡华说,长沙的“放管服”改革应该推向深入,确保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进一步激发长沙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先行先试的浏阳市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浏阳市群众现在可以通过“365预约”里的网络或电话项目,向社区预约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间,365天均可办理;“岗岗推”工作模式贯彻落实,一个工作人员能为居民办所有事。数据显示,浏阳目前已梳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共1064项。
浏阳模式的成功,让长沙在“放管服”改革中有了大刀阔斧的勇气:长沙已经将全市13个符合条件的园区统一纳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范围,推动了“园区事园内办”,园区投资环境得到提升;宁乡市开展了“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芙蓉区获批成立湖南省首家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全区21个政府部门的57项行政许可权和71项行政备案权;岳麓区“智慧街道”建设受国务院肯定。“放管服”改革在长沙遍地开花,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都和长沙市委市政府的主动作为密切相关。
融洽政商关系,“工业30条”推动长沙经济发展“有的放矢”。
工业实体经济的振兴对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长沙专门针对工业发展推出“长沙工业30条”,擦亮了“智能制造”名片,助推长沙经济增长加速。
2017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简称“长沙工业30条”),分5个方面推出30条举措,“长沙工业30条”成为国内可操作性极强的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的政策文件,为长沙工业实体经济在全国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项政策的出台为企业送来了“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仅以三一重工为例,该企业在用地、报建费、水、电、燃气、物流、仓储等要素成本以及用工、融资、税收等费用已经大幅降低,据估算,少则直接减免费用几十万元,多则减少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技改成本上千万元。这看得见的成本降低,为企业经营带来真金白银,政策红利正逐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而随着新政出台,长沙2017年的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四位,长沙的智能制造更是被工信部誉为“长沙模式”。
融洽政商关系,“人才新政22条”为企业发展带来“精彩助攻”。
长沙是一座善于培养人才的城市,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每年都会培养海量专业人才和高新人才。随着经济发展加速,长沙已经不满足于培养和挖掘人才,长沙求贤若渴,其渴求人才和搜罗人才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湖南,而是转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此,长沙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推出了《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即“长沙人才新政22条”,让高精尖人才更好地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为湖南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人才保障。长沙全方位优待多样型人才,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门出台“创新创业33条”等系列文件和举措,让高精尖人才服务企业的同时,也让有创业创新想法的其他人才,在长沙优质的营商环境中找到适宜的生存条件。
“人才新政22条”让长沙对人才形成磁场效应。截至2017年12月,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已达2.2万人,租房和生活补贴发放达1.4万人,这些数字已超过前四年人数总和。长沙企业引才、聚才的底气更足了。
融洽政商关系,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企业发展带来“催化剂”和“定心丸”。
政商关系进一步融洽,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劲往一处使”,百姓也才能收获更多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不过,政商关系既要“亲”,更要“清”,绝不可跨越底线。为了营造“亲”“清”政商关系,2017年,长沙出台了《长沙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厘清政商交往界限,努力让政商之间既团结协同、亲切亲密,又清白干净、清纯清爽,让政府廉洁、企业规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见》释放了积极信号,提振了企业信心,而在具体操作中,又有针对性地对党纪条规没有规定的一些“模糊地带”进行明确,做到了鼓励亲切交往和明确清晰底线的结合。其举措有效、管用,便于落实与操作。
为了促进政商关系融洽、清白,长沙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2017年,长沙推出科技创新“1+4”和开放型经济“2+4”政策,通过政策保证,促成“以人民为中心,以企业为中心”的良好局面,发挥了政策体系的叠加效应;2018年,长沙发布《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推动知识产权的快速保护、严格保护、协同保护,切实维护长沙创新主体合法权益,让创新者吃下“定心丸”。
这一系列政策的陆续推出,形成有效体系,让政商关系更融洽,也让企业收获更多政策红利,推动长沙成为企业、项目欣然选择的城市,长沙也逐渐成为政商关系融洽的城市标杆之一。
在人大国发院的年度报告中,专家认为:政商关系越健康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这一观点在长沙得到了印证,在2017年,长沙的经济发展保持了昂扬势头,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已经位居第六位。经济增速提高,经济总量跃居前列,税收增加,让长沙市委市政府有更多精力和更强经济实力,来开展各项惠民工作和民生保障工作。政商关系的融洽,正为城市公共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提高提供助力,长沙也因为政商关系日益融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持续奔行在宜居宜业指数飞升的幸福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