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成功获批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城市。这是该市海洋事业发展史上一件大事,为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改革动能。
温州依山傍海,海洋资源丰富。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决定了海洋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历届市委、市政府重视向海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更为该市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挑战。但是,随着海洋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加快海洋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根据国家海洋局批复方案,温州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将凸显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生态环境再造、用海机制体制优化三大亮点。这项试点作为浙江省28个国家级改革项目之一,写入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温州全市上下对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高度关注并寄予厚望,市委将其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市政府成立了试点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出台了试点实施方案。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作为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去年牵头开展了21项改革任务,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坚持建管联动 探索科学管海新机制
建立健全海洋管理新机制,提高科学管海能力和水平,是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的重要内容。2017年以来,温州坚持规划先行、建管联动,努力构建海洋管理新机制,科学管海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
温州建立“一线三规划”体系。制定实施《温州市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全面落实《温州市海洋功能区划》《温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温州海岸带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规划体系,先后建成了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等7个保护区,海洋保护区总面积达619.79平方公里,数量和面积均居全省前列。同时,划定50个海洋生态红线区和42个大陆自然岸段,通过强化红线的空间约束力,为科学管海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该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针对当前涉海规划“规出多门、各自为政、相互打架”现象,在洞头区通过搭建政府空间管理平台,推动陆海资源高效统一配置,各类空间规划之间的冲突“图斑”从2.4万处减少到1948处,“一图”管理效果显现。
该市加大涉海规划的执法监管。通过实施“碧海”“海盾”和用海项目“回头看”等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非法使用海岸线、海岛、滩涂、沙滩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2017年共查处各类海洋违法案件50余起,有效地保障了涉海规划执行和海域使用权属的严肃性。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