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核心区域,沿穗莞深轴线打造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携手港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枢纽和航运中心,推动广深港高铁建成通车……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全省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其中透露出广州发展的十大机遇。
关键词1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报告原文: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开展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解读:去年,广州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的一线城市。以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引领,广州正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加强高精尖技术和项目引进,加快建设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日前,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及操作指南》,以及《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战略规划》。
到2022年,全市IAB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成为影响全球、引领全国的IAB产业集聚区,建成“世界显示之都”“国际软件名城”、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疗健康产业重镇。
为实现上述目标,广州提出了建设10个价值创新园区、引导成立5只百亿元级基金、设立“IAB人才奖励专项”、建成100家IAB重点创新平台、培育形成100名国内外细分行业“单打冠军”等一系列细化目标。
近年来,国内外产业巨头的IAB产业项目纷纷落户广州,其中不乏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COSMOPlat、阿里工业云全国总部、树根互联、航天云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广州正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省、市、广州开发区共建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关键词2
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报告原文: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核心区域,统筹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加快布局“一廊十核多节点”重大创新平台,沿穗莞深轴线打造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
解读:广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着力在企业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打造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机遇之城。
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广州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研究区域产业共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人才跨区域流动等政策措施,明确广州段走廊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和产业功能布局。
其中,以“四核和十三个创新节点”为重点,加快建设科学城、生物岛、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创业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同时,深化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创新要素集聚区和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项目建设,促进互联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拓展延伸。
关键词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报告原文:携手港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枢纽和航运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充分发挥珠三角各市在大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解读: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温国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更体现为各城市的强强联合和整体优势发挥。广州自身还要提高高端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在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广州作用,做好广州贡献。“我们应发挥文化纽带功能,当好大湾区的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中心,共建人文湾区。”
今年发布的《关于广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金组建,争取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推动一批重大事项和项目纳入国家年度实施计划。
同时,全方位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建设,共建区域科技产业创新体系。用好广深港高速铁路等重要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关键词4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报告原文: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广州港、深圳港等拓展全球海运网络,抓好中欧、中亚班列组织运营,提高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解读:开放是广州的城市基因。其中,叠加拥有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城市副中心等国家及省、市战略机遇的南沙,在去年前三季度新设企业17525家。目前已经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过90个。
打造全球海运网络方面,广州港去年新增12条国际班轮航线,货物吞吐量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035万标箱,稳居世界前列。
今年,广州将推动落实南沙自贸试验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进跨境人民币资金业务、商事登记和证照分离等方面先行先试,并积极争取自由贸易港政策。
同时,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战略枢纽能级。制定实施新一轮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6个港口工程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枢纽港区。
关键词5
沿海经济带建设
报告原文:实施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提升科学用海水平,打造更具活力和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建设海洋强省。
解读:去年底,《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将广州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南沙邮轮母港码头建设。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广州围绕“海洋强市”,积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根据《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广州市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3900亿元,年均增长8.5%。此外,对于广州海域后备空间资源,保留区面积不能少于18203公顷,海洋保护功能区保有量不能少于1030公顷。
在空间布局上,广州市海洋经济将以南沙新区为核,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引擎。海珠片区培育海洋总部经济和专业服务,黄埔片区发展海洋综合服务与高技术产业,番禺片区突出特色滨海旅游与休闲渔业。
为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广州将优先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邮轮游艇业等3大海洋新兴产业,优化提升高端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和现代海洋渔业等3大传统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