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游戏行业稳步发展的一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开发技术提升,游戏产业跨界合作模式的出现,游戏产业化正日渐成熟。
在2017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上发布的《2017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的游戏行业发展主要围绕着自主研发、多元化布局、泛娱乐融合、移动游戏、电子竞技、全球化这六个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也能从中一窥游戏行业未来走向。
关键词一:自主研发
近几年来,中国游戏产业一直在强调精品化发展,强调自主研发。2016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中国原创游戏精品出版工程”使精品与原创成为本年度最大亮点。原创高品质游戏成为中国游戏产业最强的增长点。自主创新,打造精品,成为现在及未来竞争基调。
《2017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386.1亿元,占到整体市场销售收入的6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游戏约9800款,其中国产游戏约9310款,进口游戏约490款,自研比例高达95%。
目前,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多集中在巨头手中,产品淘汰率高,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因此,坚持游戏“精品化”路线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二:多元化布局
近年来,中国游戏两极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多元化,那些实力强大、布局多元的大企业在竞争中呈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的盈利。
《2017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市场呈现日渐细分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较为知名的游戏企业,大多采取的也都是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其中,腾讯游戏覆盖客户端游戏、移动游戏、网页游戏等领域。网易则是以客户端和移动游戏为主。在中国上市游戏企业中,排名处于前三位的完美世界的多元化布局更加全面,几乎覆盖了所有游戏类型。
另外,报告还对资本市场投资游戏行业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多数投资人更侧重于内生而非外延增长形成对游戏公司的投资,更强调游戏公司发展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多元化布局的企业往往更具实力,有更稳定的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三:泛娱乐融合
泛娱乐是近年来整个文化产业的一个发展潮流,游戏作为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泛娱乐融合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游戏已经成为文化行业知名IP变现的最好方式。进入2017年之后,游戏企业的泛娱乐融合研发形式更加多样,融合更为深入。不仅有“影游联动”,同时还有“动漫、游戏、小说联动”拓展。同时,游戏企业利用游戏知识产权(IP),联合国内外知名的影视剧、动漫团队打造了包括大电影、网剧、游戏、3D动画等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2017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以知识产权(IP)为媒介,与其他娱乐产业联动的游戏产品越来越多,融合形式也多种多样,成为游戏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未来游戏行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之一。
游戏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发展的影游联动模式,在接下来会更加理智,回归“内容为王”的行业本质,用户也将向优质的内容聚集。2018年或许仍将有不少优质IP被改编为游戏产品,但更多是现有游戏产品在各个不同领域的深度开发和运营。
关键词四:移动游戏
2013年开始,端游和页游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移动游戏市场份额迅速上升。毫无疑问,移动游戏仍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主流。
《2017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中,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161.2亿元,份额继续增加,占57.0%;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的约9310款国产游戏中,移动游戏占比达到了96.0%。甚至在海外发展中,移动游戏出口也占据主流。
另外,从移动游戏发展趋势来看,两极化、细分化趋势日渐明显。一方面,优质产品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在角色扮演类、策略类和动作类移动游戏之外,集换式卡牌类、桌游类以及以女性、二次元等类型移动游戏精品频出,尤其是二次元游戏更是成为促进了移动游戏细分市场的主力。
2017年传统网络巨头对移动游戏的重视和投入一如既往,游戏研发企业作为中流砥柱佳作频现,中小创新性企业和独立团队带来的创新思想和理念更为移动游戏注入了新的能量与活力。2018年的移动游戏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游戏在品类细分上必会更加精细化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