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是东莞建立地市级30周年,截至2017年12月底,东莞电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有185座,输电线路的长度达到4593.531公里,超过东莞至北京一个来回的路程,为东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东莞掀起了“三来一补”热潮,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描述的正是当时的盛况。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几乎每10年就上一个新台阶。80年代,以建设110千伏网络为主,1983年板桥输变电工程竣工,220千伏电压等级网电为东莞“三来一补”加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上世纪90年代,全市实现每个镇有1个以上110千伏变电站供电。21世纪,东莞拥有5座500千伏变电站。
2014年东莞在全省内率先启动实施电网规划建设“大会战”。截至2016年12月底,“大会战”共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49个、开工44个、储备22个,解决了21条线路电力“卡脖子”问题。从2017年开始,东莞又启动电网升级行动计划,用4年时间投入115亿元,完成135项主网工程项目,升级5200项配网工程,安装109万只智能电表。到2020年底,将实现全市主网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配网自动化智能化显著提高,配电网可转供电率、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率、智能电表覆盖率四项指标实现四个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