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大量优秀人才与科研院所的集聚,不仅带动了“隐形冠军”企业群体的诞生,还加速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发展。位于无锡滨湖区内的“高校院所科研创新发展带”正是其中代表。
这条创新发展带将院所的科研、人才、产业、资金等优势与地方经济结合,从而让先进技术不断转化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同时也衍生出强大的“院所经济”,成为了滨湖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滨湖区的故事只是无锡在创新时代探索规模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一个缩影。未来,依托已有的资源汇聚“强磁场”,无锡将如何发力,走好规模经济之路?
发挥“院所经济”溢出效应
加快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沿滨湖区内,太湖湾畔一路经过,连片的垂柳背后,集聚了无锡市90%的科研院所,包括中船重工702研究所、中航工业614研究所等19家部、省属科研院所,并拥有31个市级以上的国内顶尖实验室,总数位于全国县区前列,滨湖区也因此被称为无锡的“最强大脑”。
近几年,滨湖区又引进了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复旦研究院等7家产学研合作重大研发机构,初步形成了“高校院所科研创新发展带”。
在这条产业带上,不仅有全国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还有国内首个自动气象站研制单位等处于行业前端的产品、机构。
其中,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自2016年建成投运后,目前已三次蝉联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系统,两项应用成果入围“戈登贝尔奖”,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19个领域提供200多项专业服务。
“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不仅承担了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作用,还为无锡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无锡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浩说。
创新发展带,将院所的科研、人才、产业、资金等优势与地方经济结合,从而让先进技术不断转化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同时也衍生出强大的“院所经济”,成为了滨湖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6年全年,“院所经济”为滨湖区带来入库税收超过5亿元,同比增长25%,近三年院所入库税收平均年增幅超过30%。
将科研院所的高端平台、高端要素与本土企业、本土产业进行融合嫁接,是“高校院所科研创新产业带”持续发力的关键路径。
去年8月底,无锡滨湖区启动建设“滨湖科技大市场”,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技术对接平台。目前该平台上线4个月,已集聚了由各大科研院所提供的2000多项科研成果。
“构筑这条创新发展带,并不单纯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推动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同时让更多‘深闺’中的先进技术转化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滨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该区将在原有产学研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该创新产业带。
根据规划,滨湖区将进一步发挥“院所经济”的“溢出效应”。一方面该区将加快高校院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另一方面也将发挥院所产业孵化集聚、关键技术突破、人才设备支撑等优势,打造工业设计、生物医药、智能交通、船艇以及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两机”等特色产业基地,构建区域创新创业高地。预计到2020年,滨湖区“院所经济产业带”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入库税收超过8亿元。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