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2月获批中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围绕“先行先试”着力搭建试点政策框架,吸引各类优质财富管理资源聚集发展。2017年,各项改革深度发力,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示范效应全面显现,各类新兴财富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源源不断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领域,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金融产业层级本身得到提升,同时金融安全“防火墙”进一步筑牢。
“新鲜血液”为实体经济“输氧”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关键词”,这同样也是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2017年的重要坐标。
截至2017年末,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44万亿元,比年初新增144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52万亿元,比年初新增520亿元。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贷款投向不断优化成为2017年信贷运行的一大亮点,制造业贷款持续回升。
保险资金作为期限长、规模大、来源持续稳定的资金,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为最主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数据显示,2017年,保险资金在青岛运用规模达272亿元,相比去年初的204亿元增加33%。共有26家保险公司在青岛拥有投资项目,为青岛实体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2017年,青岛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产品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来自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末,我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183家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基金达到312只,较前一年增加98只,管理规模达到490.9亿元。青岛私募基金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逐年扩大,助推岛城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
2016、2017年,我市连续两年每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 43家;2017年我市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22家,总数达到114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连续两年新增挂牌企业突破两百家。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渠道实现直接融资916.1亿元。
为经济社会发展“造血输氧”,力求新兴财富资源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让青岛成为资金流的“洼地”,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在2017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创新带动产业层级提升
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总体方案获批近四年来,创新始终与财富管理金改区相伴相生。在2017年,从高端研发到人才培养,从业态到机构,从产品到服务,创新触角伸向金改区各个角落,更加多元,带动青岛金融业层级实现新提升。
有“财”可理才能让财富管理实至名归,2017年12月18日,银行业理财中心与崂山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中央结算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银行业理财中心在登记托管、信息披露、技术服务、风险监测、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具有专业权威和独特优势。银行业理财中心董事长梅世云表示,未来,银行业理财中心将立足自身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充分结合青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财富管理试验区的特点,在青岛建设全国财富管理行业人才教育培训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特定理财业务区域发展中心、市场研发中心等四大核心功能平台,支持试验区建设和山东省、青岛市的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财富管理金改区创新能力的“标尺”,去年12月,市金融办公布了 “2017年金融创新奖”获奖名单,对在支持实体经济、社会保障、重点经济功能区建设、小微企业、“三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