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育是翔安传承千年的精神。史上,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临香山采风,尊师重教之风盛行,“紫阳过化”让翔安享有“海滨邹鲁之乡、声名文物之邦”尊誉。
戮力同心打造厦门东部教育新高地,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近年来,翔安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投入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2018年教育支出达11.4亿元,占全区区级财政收入的20%;新建成投用19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超1万个。同时,翔安区属教育集团、区教育基金会等一系列创新探索,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未来,翔安将继续朝着“厦门教育新高地”的目标一路奔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进一步加快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名校跨岛”发展行动,积极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办学,努力打造厦门东部教育新高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配套。
1 增加学位供给保障“教育优先”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9月伊始,翔安金山小学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破蒙开笔”之说,为一年级新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开笔启蒙仪式”,用古典庄重的仪式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各类产业不断发展的变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翔安就学。为此,翔安区不断加强教育经费保障,积极推进教育补短板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学位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新期盼。
据了解,今年秋季翔安区可提供小学一年级学位8812个,可提供初中一年级学位3650个,各学段学位总体供需平衡。
为了实现学位供给的“挖潜扩容”,翔安区千方百计积极协调,在就学需求集中的马巷、新店片区新、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1所,新增12560个学位。此外,今年翔安区可提供幼儿园小班学位7830个(含民办园),与实际常住适龄儿童供需平衡。在教育资源整合提升方面,近年来,翔安区将10多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小升格为区直属小学,着力缩小校际之间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2 推动补短板项目建设全力创建教育强区
秋风送爽九月到,硕果飘香开学忙。几天前,崭新的滨海幼儿园迎来了第一批“小主人”88名萌娃,喜悦、开心、失落、专注、懵懂……开学第一天的滋味,都在萌娃的表情里。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幼儿园也是今年秋季翔安区新开办的三所幼儿园之一。
作为厦门最年轻新区,翔安区补短板教育项目在全市最多。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2018年底已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交付使用,而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已于去年9月正式开办。翔安区新城中路东侧在建的翔城小学项目办学规模将达48个班,预计在2021年5月竣工交付使用,可提供2160个小学学位。同样在今年年初破除种种困难实现开工的翔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宋坂小学和翔城中学,也计划在2021年秋季迎来它们的第一批学生。
据介绍,全市教育大会明确,到2022年,翔安区将实施75个“补短扩容”行动建设项目。为确保高质量、按序时完成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任务,翔安区形成区级领导定期协调调度项目机制,树立2000万元以上项目创市优质工程的质量导向,建立教育基建项目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链条监控项目进展,并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甲级监理单位,强化项目过程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