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张兴栋教授在签约仪式上说:“如果过去的学术研究是在‘天上’讨论,今天则标志着产业化落地了。”
据介绍,此次四川大学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共建“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相关学科及高新区相关企业的优势资源,聚集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一流人才和研究成果,打造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以及产业集群三大板块。其中总投资3亿元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将依托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发可诱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及植入器械、心血管系统再生修复生物材料和植入器械等领域,推动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检验中心主体搬迁至国际生物城,同时建立独立法人的植入器械功能性试验公司,从事第三类和第二类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的检验评价。
其实,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仅仅是四川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小小缩影。自2005年以来,四川大学共获国家科技成果三大(项)奖39项,与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00多个地市和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100多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五年来,四川大学接受全国数千家企业委托进行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1万余项,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
除科研成果的强势转化外,四川大学还坚持把学术责任、社会责任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振兴文科发展与加强应用社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打造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决策的新型高端“川大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