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千年一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家级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应运而生,筑梦起航,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以科技为舵,以创新为桨,一路破浪前行。
如今的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近而立,作为珠江口西岸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东海洋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更是珠海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近日,新材料在线®携100余位产业人士走进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其产业布局、招商政策和未来园区规划,感受其创新变革的力量。
“一湾海水绕宝岛,高栏春秋上千年。”有迹可循,珠海高栏海洋文明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依托华南沿海主枢纽港--高栏港而设立的经济功能区。这里青山环绕,碧海相依,厂房林立,宜居宜业。
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总面积380平方公里,是西江及南中国海走向世界的门户。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高栏港经济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珠江口西岸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她环抱南海、东依西江、毗邻港澳、背靠珠三角,依托“一桥(即港珠澳大桥)、两港(即高栏港、珠海机场)、两铁(即广珠铁路、广珠轻轨)、多高速(即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京珠高速、沿海高速、江珠高速)”的现代交通体系,与珠三角地区形成1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可延伸至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广阔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高栏港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和全国沿海24个主要港口之一,是珠三角建港条件最好的港口,拥有珠三角西岸最大的8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和8万吨级成品油码头,10万吨集装箱码头、10万吨煤炭码头和15万吨干散货码头。高栏港区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49条,其中国际航线11条,沿海干线19条,可通往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高栏港已基本确立了国家能源接卸港、西江流域龙头港和华南枢纽大港的地位。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资源丰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2平方公里,有承载项目落地发展的巨大空间。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目前已经突破1亿吨,较2008年增长300%,占珠海港全港比例由30%提升至90%,在2013年珠海港全港迈入亿吨大港的基础上,实现了主体港区新跨越。
珠海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港口是建设“蓝色珠海”的战略资源和发展引擎,也是是实现珠海“科学崛起”的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
一直以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围绕核心资源,走加快临港工业崛起之路,高端产业集群已具有规模化,园区支柱产业也较为成熟。
“近几年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南海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等重大机遇,统筹谋划、科学发展,确立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石油化工和港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国家级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姜建平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投资环境推介时表示,2017年高栏港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介绍,高栏石化产业基地是广东省六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化工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目前,高栏石化产业基地已经引进英国BP、英荷壳牌、美国路博润、华润聚酯、韩国晓星氨纶、比利时索尔维、万华化学、中海油精细化工园项目等全球100多家知名化工企业,初步形成了PTA上下游,合成树脂、氨纶、润滑油及添加剂等为主的化工产业链条。
新材料在线®获悉,截至目前,该区已有碧辟化工、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粤裕丰集团等3家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超额完成该区年度百亿骨干企业任务。此外,该区工业产值超过50亿元企业达到4家。
未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建设以新材料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创新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