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年拼搏汇聚成“两大核心优势”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1-09

  汉欧董事长王利军(右)参加“白俄罗斯呼唤亚洲”投资论坛时与白俄罗斯第一副总理瓦西里·玛丘舍夫斯基(中)、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鲁德(左)合影

  迪卡侬定制专列首发

  白俄罗斯驻华大使代言汉欧国贸产品

  汉欧国贸产品入驻中商

  中欧班列(武汉)首次搭乘食品出境

  G20编钟搭乘中欧班列(武汉)载誉归来

  东风汽车搭乘中欧班列(武汉)首次从二连浩特出境

  德国杜伊斯堡市林克市长、冯海阳总领事“武汉号”班列合影

  荷兰海尔德兰省政企代表参加接车仪式

  在省、市政府重视关心和市交委、新港投领导下,在铁路、海关、国检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称汉欧)作为全国第二个开通中欧班列的运营公司,是武汉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共服务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通过3年多不懈努力,已充分展示了湖北武汉在国际大通道建设方面的竞争力。

  3年拼搏汇聚成“两大核心优势”

  中欧班列(武汉)于2012年10月开通试运行,2013年恢复重建铁路口岸,2014年成立平台运营公司(汉欧),开启单向常态化运行,2015年实行双向常态化运营,2016年拓展境外网络布局,2017年发展势头良好。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形成“两大核心优势”。

  全国唯一具有三条通道运行能力的中欧班列。2017年,中欧班列(武汉)新开线路16条,辐射欧洲、中亚、西亚等28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是唯一具有经三条通道运行能力的班列公司。

  班列回程货量、货值及实载率居全国中欧班列首位。班列发运量由2014年的42列(2142标箱)上升到2017年的377列(34198标箱,重箱率高达97.71%),班列回程货量、货值和实载率三项关键性指标全国领先。

  “黄金班列”迸发出“四大效应”

  作为省、市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创意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推进我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中欧班列(武汉)的开行,不仅促进了湖北省、武汉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人文交往,同时也成为我市承接东部沿海外向型产业向内陆转移的招商“利器”,持续释放着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与经济拉动力,迸发出“四大效应”。

  政治效应:对外开放“新名片”

  目前,在全国形成了“谈‘一带一路’必谈中欧班列,谈中欧班列必看湖北武汉”的局面。2015年9月,德国联邦铁路局在武汉友城杜伊斯堡市举行仪式,命名一列客运列车为“中国武汉号”(“Wuhan China”),推动了两座城市的交通互联和民心互通,更是世界铁路史上的创举。2017年2月,时任法国总理卡泽纳夫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与省市领导共同出席中欧班列“里昂—武汉”新丝路接车仪式,品尝班列运回的法国原装进口葡萄酒。国家发改委、铁路总公司、海关总署等七部委联合全国中欧班列城市,发起成立中欧班列协调委员会,将武汉列为七个协调委员会城市之一,是对汉欧地位和影响力的充分认可。2017年11月,汉欧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中欧班列运营公司,出席了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之《中法地方合作成果展》,国务院有关领导及法国外交部部长勒德里安高度赞赏了汉欧所取得的成绩。

  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新通道”

  汉欧物流大通道打通了湖北武汉内陆向西的对外通道,使武汉对外开放的步伐快速由“后位”晋升到“前沿”。借助“江海直达”航线,武汉从而形成连通“一带”与“一路”的国际物流运输大闭环,使武汉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钮扣”型城市。

  拉动效应:产业集聚“加速器”

  目前,中欧班列(武汉)的出口货源主要为:整车及零配件、特种钢材、光缆、光伏产品、电子产品、化工、服装等。进口产品:汽车零部件、铜带、模具、钢板材、超级跑车、飞机及配件、食品、木材等。这些企业基本囊括了武汉市汽车、钢铁、光电子、消费电子、航空等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与全市产业结构高度契合。

  此外,新型外贸通道的建立和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汉欧”班列已成为吸引外向型产业在汉集聚、发展的“吸金石”。2017年全国首个中欧班列零售企业定制专列从武汉开出,定制商迪卡侬将中国集散中心布局武汉,进一步体现了湖北作为承接东南沿海战略转移的重要地位。同时法国最大的葡萄酒品牌商正计划在武汉建立葡萄酒集散分拨交易中心。此外,受益于“俄满汉”木材专列,湖北福汉木业加快转型发展,走进俄罗斯远东地区,由单一的木材制造企业转向从事森林采伐和加工的全产业链的森工企业,境内外森工企业也纷纷来汉投资建厂。

  市场效应:自主发展“新提升”

  随着班列运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汉欧积极谋求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先后在德国、俄罗斯、法国、哈萨克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设分公司和代表处,寻求“城市合伙人”,并与德国铁路、俄罗斯铁路公司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搭建武汉与欧亚地区贸易交流平台。依托中欧班列(武汉)进出口产品,汉欧不断延伸服务产业链,于2016年成立武汉汉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展国际贸易,从欧亚各国进口的葡萄酒、啤酒、乳制品、饮品、粮油等优质产品进驻中商、中百、武商等超市,广受市民欢迎。为进一步提升自身造血功能,目前,汉欧正抓紧启动东西湖区汉欧国际物流园、白俄罗斯布列斯特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与东西湖保税物流园联合组建陆港公司,以通道为主体,贸易、园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框架初步形成。

  汉欧不仅有打通道、促商贸、拉动产业集聚的作用,在民心相通上也有所为。2017年汉欧助力湖北编钟响彻G20峰会、运输2000件文化工艺品前往德国汉堡、在武汉举办“中国茶遇上法国酒”活动,推进中欧文化的融合,通过中欧班列(武汉)通道,拉近武汉与世界的距离。汉欧聘请周俊、马克博士为公司策划顾问,专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周俊博士与马克博士共同撰写的《黄鹤楼故事》一经推出,反响良好,并被德国图书馆、德国儿童博物馆收录,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了解武汉。著名品牌研究专家张殿元教授表示:汉欧从战略的高度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为它能迅速与国际对话并能融入到国际文化和人文交流寻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将会成为“一带一路”与品牌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

  扩大“朋友圈”

  辐射至地中海一带

  十九大报告中5次提及“一带一路”,并明确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运、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中欧班列(武汉)发展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部署,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抓国家“一带一路”机遇,围绕“新时代、新丝路、新汉欧、新征程”理念,以“市场细分化、组织平台化、经营单元化”为汉欧公司指导思想,拼搏赶超,完善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全力对接服务好全市产业集群,为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推动武汉国际化作出更大贡献。

  继续深入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

  在现有 “三驾马车”物流干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内外联动。国内方面:增开国内东北、内蒙古、西北、新疆、广东等境内多式联运线路;推广“汉欧通道+各城市”共享模式;推进武汉至阿拉山口班列开行,形成向西开放的新格局和援疆新模式。国际方面:研究经乌克兰分拨到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以及武汉至中南半岛线路,适时组织开行东南亚及中西亚地区班列,服务范围将辐射至东欧、南欧、地中海等国家。

  积极拓展服务产业链

  一是设备的完善。紧抓中国加入TIR机遇(2016年7月中国签署《国际公路运输公约》简称TIR),研究开通汉欧跨境公路运输线路,恢复武汉公路口岸,建设武汉第四国际通道。搭建武汉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同时积极申请邮路,适时发展中欧班列(武汉)邮件运输业务,建设武汉第五国际通道,为武汉发展跨境电商保驾护航。

  2018年计划购置200个冷藏集装箱,增加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建设东西湖汉欧国际物流园、白俄罗斯布列斯特物流分拨中心等境内外物流园区及海外仓,运营法国公司及其他办事处,发展国际商贸和“跨境电商”,推动多元化经营,增强汉欧平台的自主发展和自我造血能力。

  稳步践行物流贸易链

  充分利用中欧班列(武汉)铁路货运通道优势控制销售渠道,利用销售渠道反推通道,实现物流贸易与贸易物流的双向促进作用。

  不断升华品牌影响力

  2018年汉欧计划开展武汉与法国波尔多友城20周年活动、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成立20周年活动,在法国举办“中国茶遇上法国酒”活动,新疆班列开行仪式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与“一带一路”沿线“朋友圈”友谊,升华中欧班列(武汉)国内外品牌影响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