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进阶“世界工厂2.0”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1-08

  当前,这个位于广深轴线中间点的制造业城市,正期待通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加速迈向创新型一线城市。

  对东莞而言,机遇确实已经降临。近日印发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要构建“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东莞就有2个核与9个节点被列入,它们未来将获得多层面的统筹支持。

  另一方面,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亦离不开东莞的支撑。这项广东力推的区域创新发展计划,需要东莞发挥制造业优势,承接好广深两市以及全球、全国创新成果转化,并且作为“连接器”,逐步将三市连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和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产业带。

  东莞市长梁维东直言,摆在东莞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打造成一个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动力、现实生产力的最高效率、最有成功感的地方。最近,东莞正在城市品质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和政策服务体系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发力。

  “世界工厂2.0”

  回溯东莞的制造业发展史,“三来一补”是初始动力。但如今,东莞早已不再将眼光落在过去的来料、来样和来件加工上,而是瞄准国内外诸多前沿、高端的科技创新成果,希望将它们吸引到东莞进行转化,形成经济新动能。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东莞的这一转型思路。这份规划显示,东莞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的定位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国家级粤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这意味着,制造业仍将是东莞经济的“底色”,只不过需要进一步往先进、高端的方向发展。梁维东也指出,东莞“制造业立市”的决心坚定不移。

  数据显示,目前东莞一共有12万余家工业企业,并构建起一个涵盖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今年前三季度,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424.48亿元,同比增长11.0%,在珠三角九市并列第1位。

  梁维东认为,相对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是东莞发展的优势所在,这同时也是东莞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获得合理分工的一大重要基础。

  针对东莞“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定位,梁维东指出:“虽然我们也做基础性科技研究,但核心还是要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市场现实生产力。”

  此外,针对东莞自身提出的“迈向创新型一线城市”的目标,他还补充说:“具体就是要在创新转化为市场生产力方面成为一线城市。”

  事实上,这样的成功案例在东莞近年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并不鲜见。比如,延伸自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团队的东莞市中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LED上游材料)制造商。

  “这个行业每年以两倍的速度迅猛增长,而我们现在牢牢锁定全球第一的位置。”该企业总经理助理刘凤仪告诉记者,这不仅体现在产量,更体现在产品稳定性、良品率、技术研发和生产运营效率等方面。

  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则是华中科大在东莞的转化成果,该企业的工业传感器占全国家电行业50%、新能源和汽车及机器人(19.080, -0.16, -0.83%)行业2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我们的产品比国外先进很多,但并不是因为技术上高出多少,而是因为我们在东莞,紧贴着市场,并不断将技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谷公司总经理王瑜辉向记者强调,成果转化对科技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