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一派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再过1个月,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将在新主会场内隆重举行。
作为历届东博会的主会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此次战略升级改造,将大力推动东博会升级发展。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国内各省市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及企业预定展位数超过国内总展位规模的95%,东盟及区域外申请展位数2198个。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7个东盟国家包馆。“人气高涨”得益于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作用的发挥,得益于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
连续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成功举办,构建了一条促进中国与东盟各领域深入交流的“南宁渠道”,为深化南宁市与东盟城市间的交流交往、经贸合作提供了国际化合作平台。
通过“南宁渠道”,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既有官方高层的领导人会见,也有民间组织及民间的友好交流;不仅有国家间的双边、多边交流,也有中国和东盟各地省、市之间的交流合作。目前,推动建成了10多个中国—东盟部长级会议机制,在20多个领域开展互利合作。
12年间,南宁充分利用“两会”平台开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南宁与东盟累计进出口额61.3亿美元,从2004年的4550万美元增长至7.71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共有87家企业在南宁投资,投资总额110256万美元,注册资本525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060万美元。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建成东盟十国、日韩商务联络部,城市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
北部湾经济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成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重要机制、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港口物流、临港产业、海上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作为海上互联互通重点项目,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自2013年9月建立以来,取得了初步进展,合作网络双方已新开10条航线,并推进以港口、产业、监测、搜救和司法合作等为重点的基地建设,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人流、物流运输的便利化。
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8月5日,在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综合楼里,海关关员忙着为进出的车辆办理相关手续;园区内,一箱箱报关货物正在被逐一查验。自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以来,如此的繁忙景象每天都在上演。
2015年9月30日,综保区正式设立,围绕2016年8月10日通过预验收、9月30日通过正式验收的目标要求,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推进。
作为南宁市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保区的设立是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南宁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促进“南宁渠道”全面升级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期间,综保区及其配套区将逐步引进一批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项目、高端增值物流和检测维修等服务项目, 集聚跨境电商、跨境支付、跨境物流及一体化服务等企业,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高地、以保税物流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新片区。
产业、信息、金融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软件建设也在加快。7月24日,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揭牌,宜信、明匠、哈工大机器人等12家海内外领军企业同时签约入驻,这是南宁高位嫁接借力、实现发展弯道超车的破题之作,昭示着南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跨入新征程。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吴圩空港经济区等对外贸易平台不断建设和完善;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中国—东盟商务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提升金融服务东盟各国家、各地区的能力,以金融业发展辐射带动其他领域开放发展;南宁—崇左经济带、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南宁)—文莱农业产业园、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推进,力争成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试点示范,与其他东盟国家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