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动力变革。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将“创新力”作为驱动力取代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双创”版图欣欣向荣,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力”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实力”塑造新格局
几天前,全球科学界公认的权威刊物《自然》杂志评出2017年十大科学人物,入选人是过去一年里在全球科学界最具影响力或最具重要性的人物,中国科学家潘建伟名列其中。“在中国,有人称他为‘量子之父’。对于这一称呼,潘建伟当之无愧。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自然》杂志在新闻特写《量子之父》中这样描述他的地位。
此言不虚。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并成功完成全部预定科学目标、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研制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几年来,潘建伟团队不断刷新量子信息研究的世界纪录,成为重量级的领跑者。
“感谢新时代,感谢伟大的祖国。”在获知入选十大科学人物后潘建伟说:“吾辈当继续努力前行,不负众望!”
这并非孤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我国实现从跟跑为主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历史性转变。越来越多像潘建伟这样的科学家成长起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知识产出国。
在基础研究领域,量子信息、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和基因编辑、纳米催化等领域都取得大批世界领先的原创成果;在战略高技术领域,空间科技、深海探测、超级计算、新一代高铁、核能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等创新成就举世瞩目;在国际公认的衡量基础研究影响力的“自然指数”排行榜上,中国科学院连续5年综合排名全球第一,多所中国大学跻身全球大学50强……
我国科技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技创新能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这种创新实力的崛起,正在改写世界科技创新版图,塑造出新的格局。
正如外媒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为在技术上超越美国,中国正在做什么》中所说:“曾经完全是外国技术进口国的中国现已成为一个出口国。这个国家创下了一年内申请专利最多的新纪录,其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