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抢占全球产业价值链最高端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2-27

  从“上海制造”到上海创造,需要依托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持续不断注入创新的因子和活力。凭借协同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控制等新技术新模式,“上海制造”可以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拥有更强的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12月17日,第二架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次飞行,大飞机项目由此迈入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

  C919的研制使我国制造业第一次站在了全球分工的最高端。在上海,沿着黄浦江,从紫竹到张江、临港,形成了一条集聚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融合二三产业的航空产业链。在全国,20多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0多所高校、数十万人员参与研制与配套。在全球,30多家跨国公司与合资企业参与其中。

  12月10日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试运行,这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和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它的“大脑”与“神经”是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和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二者让全自动化码头真正用上“中国芯”。

  振华重工副总裁张健说,振华重工探索与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合作,共同研究制订全自动化码头的全球标准。未来,这些标准将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

  重振“上海制造”雄风,解题之处、点睛之笔,正在于重塑“上海制造”品牌新形象。陈鸣波说,目前正在发动各方力量,制定“上海制造”品牌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上海制造”的内涵实质、重点领域、目标任务;要着力推动一批重点工程,每年精准配套一揽子政策举措,集中打造一批“上海制造”名企、名品和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其中,以企业为主体的名企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以及知名企业家;以产品为核心的名品工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高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的工业精品;以园区为依托的集群工程,重点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重振“上海制造”雄风,要充分发挥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竞争能级,政府部门则要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据悉,全市企业服务平台年底前将开通试运行。上海正是要以坚守传承工匠精神,聚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强服务发扬店小二精神,要使这些精神融入到上海的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塑造新的城市特质。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