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擎起长春一片天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2-19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这是吉林省选择的新一轮深化改革突破口,也是吉林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全省唯一的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省会长春更是把民营经济作为提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振兴发展的活力之源,举全市之力而兴之。

  如何通过改革创新、试点建设,趟出一条引领、示范、带动长春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新路子,成为长春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面对较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长春民营经济发展牢牢把握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主线,克服经济下行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形成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民营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市场主体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强实力、增动力、添活力。长春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仅在全市繁荣经济、改善民生、优化结构、催生产业、扩大就业、强市富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长春在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打先锋、站排头打下坚实基础。

  展望,“一带一路”、长吉图、哈长城市群、长春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而至,长春全面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加明确,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目标更加高远。

  长春,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主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要想发展好民营经济,政府首先要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必须先做好顶层设计,出台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政策,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给民营企业吃个‘定心丸’,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采访刚刚开始,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连仲就直奔主题。

  长春获批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委托专门机构开展了《长春市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编制,按照国家对示范城市建设的批复要求,结合实际,从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转型升级支持举措三个方面,研究确定了开展十一方面改革示范、实施十五项重点示范工程、推进八十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主体框架和内容。

  杨连仲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民营经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市里先后出台了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六大千亿级新兴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等五个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可操作的政策文件,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工作。”

  益田集团副总经理谢志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当前长春民营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政府积极性很高,企业发展意愿也很强烈。我们总部公司正是看中了长春当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黄金期’,才设立长春硅谷新城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准备为发展长春的民营经济大展身手。”

  杨连仲说,市里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长春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各级软环境办事机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了软环境投诉专线,连续举办了八期电视问政直播活动,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政府办事效率、服务意识明显提高。

  此外,长春还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民营经济工作制度,带动县(市)区、开发区领导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着力解决各级领导干部“不想接触”“不敢接触”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推动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我们还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我们正在重点推进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工商年检年度报告公示制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此基础上,还应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许’原则,对法律没有明令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民营经济开放。”杨连仲说。

  谢志冬告诉本报记者,“现在我感觉政府办事效率特别高,你比如说我们公司去政府有关部门办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当天事当天办’绝不拖沓,而且效率特别高,这就是良好软环境的具体表现,企业也都很满意政府的办事效率。”

  健全金融创新服务体系

  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长春还积极推进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软环境的具体体现落地到公共服务平台上来。

  长春积极推进融资服务体系示范工程建设,加速推进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比如,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与华夏智城有限公司等36家金融企业成功签约,总签约面积39万平方米;净月核心区已入驻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270余家,22个金融产业项目完成签约,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

  完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长春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包括推进了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推进了债券融资、推进了区域股权融资。

  目前,全市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76亿元,其中,发行中期票据3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19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22亿元。此外,吉交所挂牌企业总数415户,新增股权托管企业129户,新增挂牌企业12户。

  推进多渠道融资,是完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拓宽融资渠道的具体体现。长春先后推进了担保融资、“助保金池”融资、科技融资、股权投资、“银税互动”融资和财政资金支持。

  目前,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累计为800多户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投融资额超过55.5亿元。今年共有103户企业通过“税易贷”“吉税贷”,争取到信用贷款12,032万元。

  杨连仲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今年共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12292万元,帮助190个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这些举措都为我们发展民营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推进人才服务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发展民营经济,更是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杨连仲告诉本报记者,“今年5月15日,人社部正式批准在长春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给我们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长春北方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中国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目前产业园装修工作正在全力推进,相关产业政策正在制定中。”

  为了扎实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长春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长春市招才引智“万人计划”实施意见》,计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面向全国、全省重点引进1万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各层次各类别人才。

  此外,长春还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人才培训活动和创业培训活动,有关部门先后在长春人才市场举办了“中国制造2025”长春市2017年中小(民营)企业首期大型公益专场人才招聘会暨项目对接会等活动。

  打开长春创新载体版图,可以看到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百万平方米国际一流孵化基地、五大专业技术平台、七大公共服务平台和东北最大的创新集群。长春重点推进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北湖科技园、长春科技大市场、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

  杨连仲告诉本报记者,长春中俄科技园引进、孵化47家高科技企业,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国际引智示范基地”。

  创新、创新、再创新,长春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不敢停歇,一直在路上。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已入库企业1375户,入驻投融资及中介机构25家,与近百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杨连仲说,市里先后推出了科技信贷、小贷、担保、专利质押融资、专利保险、“双创”微贷、贷款贴息、网络众筹、科技企业投资保障、科技贷款风险补偿、科技企业“新三板”挂牌辅导及后补助等系列科技金融产品。“这些都为我们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积极开展质量品牌提升示范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深入持久地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质量和品牌是有机统一体,品牌是质量的象征,质量提档升级,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品牌上。

  长春市委、市政府深知发展品牌经济,市场是根本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潜心专注品质提升,通过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出台了61条支持企业创立品牌的推进措施。

  创新型民营企业培育工程是长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春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规企业培育力度,让民营企业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兼并国内外先进技术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双创”载体建设示范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先后成功举办了“创响中国长春站”“长春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等活动。

  长春在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举措上实现突破。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开展了“互联网+服务业”示范。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设立了信息服务业发展支持专项,重点推进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运用。

  勇于担当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的重任,长春下一步将更好地对接和落实国家改革任务,缩短改革进程,尽早探索出更适合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资料链接

  数说长春民营经济发展

  目前长春已建成银行信社类金融机构44家(其中村镇银行13家),证券公司及分支机构75家,保险公司36家,期货法人及营业部9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信托公司1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贷款公司1家,汽车金融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182家,担保公司81家,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54家,备案基金93只。

  截至9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新增信贷额389.55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全市小贷公司累计贷款36.11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8.97亿元,同比增长807.66%。

  吉交所挂牌企业总数415户,新增股权托管企业129户,新增挂牌企业12户。各板块挂牌企业融资余额110.36亿元(其中增资融资7.16亿元,股权质押融资103.2亿元)。全市70余家融资性担保机构运营资本金突破116亿元,为全市近1400余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400余亿元。

  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6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拟新认定入规企业15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82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7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50家,入规企业总数达到1585家。

  全年新增创业创新基地13个,新增面积29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765户,新增就业7515人。截至目前全市“双创”基地达到221个(其中国家级36个、省级118个),总面积74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618户,吸纳就业人员135952人。

  预计到年底全市“双创”基地将达到233个,总面积达到776万平方米,预计在孵企业15343户,预计吸纳就业人员143052人。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