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生产流水线观察,粗坯制作、压模、电镀上色……均由工业机械手“包揽”,相对从前,伟光公司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金杯产品开始采用自动化生产,这样的“大力神杯”产品最多可日产二千枚。该公司的转型升级,见证着东莞乃至广东由“制造”向“智造”蜕变。据悉,截至去年底,东莞三千多家外企实施“机器换人”,预计可大大提升劳动生产率。
“公司从1994年起就代加工‘世界杯’授权产品,连续‘打进’七届世界杯。从最初四十多人的代工厂到如今自动化生产的八百人大企业,靠的就是不断推出新的材料和工艺,向自主设计开发、智能制造的方向转变。”伟光行政总裁李哲瑜说。
记者在伟光电镀车间看到,用锌合金压制好的金杯模型,经过打磨去掉毛边后,一排排地由机器自动浸入九个相邻的电镀池里上色,金杯在每个池里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李哲瑜称,由于事先已输入相关指令,电镀机器可以自动且精确掌握金杯在每个池里停留的时间,“因此效果很好,产品质量也就有了提高,这就是智能化带来的好处”。
在东莞,像伟光一样实现华丽转身的莞企越来越多,而“智能制造”在加工贸易企业中更形成一股潮流,部分企业因此“咸鱼翻生”。
进入劲胜智能的车间,只见十条生产线上180台机器正在运转,但工人寥寥无几,这里的主角是81台机械手臂。通过“机器换人”,该车间所需工人由之前的204名减至33名,产能却升了15%,产品不良率从5%降到2%。
正是抓住了智能装备产业这个风口,劲胜智能从曾经一度亏损逾4亿元(人民币,下同)到如今实现“黑马逆袭”。据其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超4.1亿元,同比激增4倍以上。
系统精确管理
劲胜智能还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参与者之一,率先探索出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路径。很快,整套“无人车间”将复制到湖南机油泵股份公司,这是劲胜智能于今年三月首次获得的智能制造服务业务订单,价值近千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东莞3000多家外资企业投入160亿元实施“机器换人”,从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大型加工机器、检测设备、工业机器人后,预计提升劳动生产率约20倍。
“该系统启用后,可减少157名数据处理员,每月减少纸张近18.4万张,每月直接减少人员成本565万元……”这是新络软件技术公司通过工业系统实现的精准高效企业运行管理,如今该公司正在东莞逐步推广这套系统,让更多传统工厂变身“智慧车间”。
其实,新络软件也是东莞市政府今年重点推进的“百千万”工程实践者之一。其中,“百”指建设一百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千”指开展一千家企业智能制造分析诊断,“万”指开展一万人次技术工人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培训,旨在更好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将东莞导向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模式。
邀港职训局办证书课程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透露,目前东莞财政每年投入超过二亿元支持技工教育发展,包括通过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与香港职训局深化合作,首开香港专业证书课程在内地举办的先河。同时,每年从企业生产一线选出高技能人才授予“首席技师”称号,给予相应待遇和培育政策。
作为东莞经济“基石”的工业,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快于广东全省平均5.1个百分点,在珠三角九市排名第二,为近四年来同期最快。东莞市经信局总经济师张宇晴对媒体分析说,除了宏观经济带动外,东莞近年通过转型明显提升的内生增长动力,也对经济增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如推进“机器换人”、智能制造,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效益和产品层次。
在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以智能化为方向的东莞制造转型升级之路,将成为探索东莞乃至广东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