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发布实施《厦门市航空维修产业职称改革试点(厦门自贸片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率先启动航空维修产业职称改革试点,以此破解人才职称评定难的困局,减少人才流失,提升产业竞争力。
目前,厦门自贸区片区集中了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航空维修企业和维修配套企业,服务全球100多家航空公司。
不过,这14家企业大部分是外企,人员考核使用的是国际民航企业的标准体系,与国内的人才评价体系没有接轨,技术人员当中取得职称人数少,因此享受厦门的人才优惠政策人数也相对较少。
航空维修产业具有劳动力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人的因素尤为重要。然而,航空维修产业发展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骨干人才,由于学历、论文及行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等原因,大多无法按照现有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体系,参与评审。
“航空维修行业职称评审归属工程系列,厦门市工程系列一年申报3000~4000人,涉及专业30多个,认定周期较长。”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的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内航空维修产业的迅猛发展,厦门航空维修企业技术骨干人才流失严重,正是聚焦这一产业发展的实际难题,职称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简化程序直接认定职称机制。比如,在世界技能大赛获金奖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可认定为高级工程师;取得世界技能大赛银牌,或取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可认定工程师资格。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职业技能人才,可以参与职称评审,打通了职业技能人才等级评审与职称评审两个系列间的通道。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2016年产值121亿元,约占国内航空维修产值的1/4,其中80%系承接境外业务,为厦门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