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今日起,晶报推出“新时代 新气象新作为”专栏,围绕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述说深圳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建市初期仅有2名技术人员的“科技荒漠”,迅速崛起为拥有130多万名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绿洲”,深圳的科技创新力量日益迸发,逐渐在全球舞台崭露头角。如今,这座创新之城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向世界述说着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更多奇迹。
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和产品在深圳“起步”
今年5月30日是中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来节日贺信,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市委市政府在贺信中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创造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科技创新的奇迹,从建市初期仅有2名技术人员的“科技荒漠”,迅速崛起为拥有130多万名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绿洲”。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将个人追求与城市发展、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坚守科技情怀、锐意创新进取,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助力深圳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使创新成为深圳最突出的特质、最亮眼的底色、最核心的优势,为国家探索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新路。
而这也在今年11月于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高交会上得到体现。据了解,本届高交会吸引了3049家展商参展,展示的高新技术项目达到10020项,涵盖了物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节能环保、AR/VR、互联网+、、无人系统、智慧城市、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平板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来自46个国家和欧盟的49个外国团组参加了本届高交会,其中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加了本次高交会。1704项新产品和539项新技术首次亮相本届高交会,占展览项目总数的22.4%;63家企业举办了专门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高交会作为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高交首次设立初创企业展,超过200家初创企业报名参展,161家初创科技企业、创客、个人发明者参加了初创企业展和创客展,高交会正成为初创科技企业融资、寻求技术合作、开拓市场的重要平台。
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当前,全国各地自主创新呈现出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局面,要保持深圳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势,关键是人才。”如市委市政府的贺信中所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近年来,深圳也一直在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做好服务。
据了解,深圳在客观分析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后,近几年加强了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不断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战略引领,并由此建成了一批开放式的重大科技设施、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以内涵式发展方式弥补了城市空间狭小的短板,创造了单位面积产出居全国各城市前列的佳绩。
几年来,深圳相继制订出台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了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并接连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深圳又制订了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优先发展、完善人才住房制度、高等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将11月1日确定为深圳首个法定“人才日”,正式实施全国首个人才法律——《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大力推出“十大人才工程”,发放2840万元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近年来,深圳通过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和法治建设手段,在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民生保障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优质的个性服务、更健全的法治保障,继续保持和扩大创新政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