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灵活机制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1-27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食研院)各项工作开展紧锣密鼓。这个由哈尔滨市政府和东北农业大学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宗旨是促进我省大学大所中更多好的项目落地,真正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目前效果开始显现,正逐渐成为哈尔滨市食品产业链条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力推手。

  “食研院的100万元投资对我们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如果没有这笔钱,项目推进会非常缓慢。”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制药工程系副教授、哈尔滨紫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云舟谈及获得的第一笔投资难抑兴奋之情。日前,在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食研院)2017年产业化项目投资签约仪式上,吴云舟的“重组长效猪干扰素”项目和东北农业大学高学军教授的“生物酶解发酵肽饲料添加剂”项目经过层层筛选、评审,在70余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食研院首批直投资金。

  “食研院的建立,旨在搭建起‘事业单位+企业+基金’的新型市校科技合作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机制。”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院长高汉峰告诉记者,食研院下设股份公司,资金总额为1.4亿元。食研院实行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这样通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时没有体制机制障碍,时间短见效快。“高学军和吴云舟两人的项目便是食研院股份公司第一批直投项目,这是同类产业研究院所不具备的功能,也使得我们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式更灵活。”高汉峰说。

  “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同时,还要把更多优秀人才留在哈尔滨,在这方面,我们打破了原来事业单位用人的体制机制程序,对于大学教师科研团队中的骨干人才,凡硕士学历,只需面试合格后,即可获得食研院的事业编制,这无疑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引力。”高汉峰说,食研院兼具“四个平台一个主体”的功能,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哈尔滨市绿色食品数据平台、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人才聚集平台和投资主体。目前,人才聚集平台效应已逐渐显现。食研院有100余个事业编制,一小部分用在管理岗,70%左右编制用来留住产业化团队的骨干学生。目前已有7人成功通过面试、体检和公示,并于今年4月上岗工作。同时,食研院作为首批哈尔滨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今年已引进一名博士到基地做食品深加工。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