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人才资源,被济南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新数据显示,我市拥有驻济高校48家、科研院所83家。但由于缺少支持高校院所的系统政策,驻济高校院所成果就地转化率普遍较低。为破解这一问题,近期,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试行)》(以下简称”高校20条”),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9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后如果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济南建立分院或共建二级学院,国际知名高校在济南建立特色学院,各县区等引进国内外“大院大所”来济南设立研发或成果转化机构,以上三种情况最高可得到3000万元支持。
济南人才强市战略释出又一个大礼包 如果说,今年5月出台的“人才新政30条”打响了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的第一枪,那么此次推出的“高校20条”则可以看作是我市“建立更具活力的省会人才集聚机制”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该政策是我市在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征求高校院所意见而制定的。如同济南“人才新政30条”所得到的评价, “高校20条” 也是条条真金白银,字字诚意满满, 政策支持范围和支持力度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以往我们的辅助基金给到几百万就已经很多了,这次新政最高给到了三千万元,可以说支持力度是非常大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丁林桥表示,此次出台的“高校20条”是落实我市“人才新政30条”的重要配套文件,主要是为促进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科研成果转换提供制度保障,未来我市还将出台高校人才服务方面的新政,为济南人才释放更多红利。
据介绍,济南“高校20条”突出了“三个面向”,即面向所有驻济高校院所、面向国内外高校院所、面向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对接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供需双方,进行全球布局,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人才和技术需求实施“精准扶持”、“精准引进”。政策突出产业导向战略布局,强化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实施全链条平台化服务,力图打造我市人才、平台、项目、产业“四位一体绿色通道”。
市财政局副局长车夕奇在发布会上透露,2018年按照初步计划,我市拟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并从教育产业发展基金中安排部分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驻济高校院所高端研发平台的引进和建设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000万元重金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来济
为支持高校院所“筑巢引凤”,“高校20条”提出:对新批准认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以及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和一流学科,分别给予最高500万、200万元补助。对高校与我市企业联合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分别最高给予3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新增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分别最高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助;对高校院所在国际领先的优势学科和技术领域新组建的创新团队每年给予50万元项目资助,连续三年扶持;对新独立组建或与我市企业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载体,分别最高给予100万元后补助支持;对新独立建设或与我市各区(园区)、企业联合共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对符合条件科研带头人工作室的给予50万元项目资助。
对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来济建立分院或共建二级学院等,分别最高支持3000万元;对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在济设立的研发、成果转化机构,分别最高支持500万元,对引进的创新团队最高资助200万元;对国际知名高校在我市建立特色学院最高给予3000万元支持。对国际高端研发机构在我市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支持高校院所深度参与国际科研交流与合作,分别最高给予300万元项目支持。
引进国内外“大院大所”来济设立研发或成果转化机构的各县区等,最高也将获得3000万元的补助;对在引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工作中起重要中介作用的第三方法人单位及个人,分别最高可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