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苏州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4家,省级开发区3家,这些开发区已成为外商投资密集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新城区和体制创新先行区。2016年,苏州的开发区以7.5%的土地创造了全市70%的GDP、66%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87%的进出口总额。
在苏州这片热土上,先后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县级自费建设开发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全国第一家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全国第一家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唯一获批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地区。
近年来,苏州各开发区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全市75%的高新技术企业、95%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80%的外资独立法人研发中心、80%的高端人才集聚在开发区;开发区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超过4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0%。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8大产业区域之一,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围绕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区,苏州的开发区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实行供地量和投资额、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挂钩,苏州工业园区新上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每亩超过400万美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区不断完善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商贸旅游、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各项服务设施建设,方便百姓生活,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市形象。
近5年来,苏州商务领域获批20多项国家级试点,去年,苏州又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常熟服装城)、综保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昆山、苏州工业园综保区)等4项重要试点。今年,又获批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目前,相关工作有序推进。苏州积极学习对接自贸区,国务院要求复制推广的54项上海自贸区改革措施全部落地,为苏州市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截至目前,在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单一窗口”平台备案登记企业已超过230家,涵盖自营电商、第三方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及物流、金融等配套服务企业。累计备案商品数15567种,备案货值超38亿元;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额81.7亿美元,增长10.2%,其中,出口35亿美元,增长8.2%,进口46.7亿美元,增长11.8%;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报关7270票,金额92767.87万美元;共有28家综保区企业参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共开具专票金额13.11亿元,税额2.19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出口将达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