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这是今天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全市GDP的同比增长速度。
这一速度比全国前三季度快了0.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上海GDP增速也快了0.1个百分点。
2015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长为7%。在这之后的两年多里,按季度累计计算的上海经济GDP增长暂别了“7速”,开始在6.7%-6.9%的增长区间内小幅波动。
然而进入2017年,上海经济运行在历经较长时期的“稳中趋缓”后,波动曲线开始上扬。一季度,6.8%;上半年6.9%;前三季度,重回7%的增长速度。上海市统计局指出,今年以来上海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经济学家认为,上海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比全国更早地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继而,上海也率先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两年来,上海的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激发了经济增长的“后劲”。
同样是7%,相比两年多以前,“含金量”今非昔比。如今,上海整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都已经发生的显著变化。
看创新
2015年5月,上海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时的明确要求,发布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时隔两年多,上海经济增长“两个7%”背后,发展方式最大的变化,即在“创新”二字。
两年前,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一度出现下降。而在科创中心建设的谋篇布局、播种耕耘下,上海新兴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总产值7524.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7.9%,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12.3%,生物医药增长9.2%,节能环保增长6.9%,高端装备增长5.0%,新材料增长4.3%。
上海市发改委介绍,今年以来上海全面启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布局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实施C919首飞等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科创中心建设行动与措施全方位展开,创新引领下,上海的经济增长更具质量。
看协调
上一个“7%”出现时,上海制造尚在低谷。2015年初出现的“牛市”推动A股指数和交易量站上顶峰,来自上证所的“股市红利”,对上海经济做出显著贡献。两年多以后的今天,来自股市、楼市的“红利”减退,而以上海制造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却走上复苏之路。二三产业“两条腿”,变得更为协调,城市经济运行风险降低,经济增长也来得更加稳健。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6660.45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03.18亿元,增长6.6%。第二产增速罕见地反超了第三产业,三产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稳定在69%,不仅牢牢地守住了“制造业比重的底线”,同时实现了上海制造转型升级的强劲新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全是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834.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汽车、电子信息、石化、精品钢材、成套设备、生物医药六大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17039.88亿元,同比增长12.1%。六大行业产值从去年同期的“四降二升”,转变为“全面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