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金额达829.1亿元、超6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16.8万入场观众……10月15日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向全世界传递了“佛山制造”新崛起的信号。
以“新互联、新智造、新未来”为主题,本届“互联网+”博览会引入全球顶级数字经济盛会——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的核心资源,带来了全球互联网前沿技术和思想。
这场技术和思想盛宴的背后,透露的是佛山积极探寻以“互联网+”推动制造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数据显示,去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1万亿元。在此背景下,佛山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
佛山正加快在开放中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以“互联网+”提升制造业,推动“佛山制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1.一股智造升级的浪潮:
机器人行业总产值超700亿元
手脚并用、还能“看见”周围环境,并自由穿梭于多条生产线之间,准确抓取物件,完成厂商生产需求……这款由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腾”)自主研发的新型搬运机器人,在本届“互联网+”博览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了不少客商的关注咨询。
“这台机器人下半部分的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相当于机器人的脚,上半部分的机械臂相当于机器人的手。因此这款产品就是‘手脚并用’。”嘉腾副总裁陈洪波解释道,这台机器人是嘉腾为迎合持续走高的市场需求所做的最新尝试。
从本届博览会的展品上,佛山制造在工作机器人研发领域有了明显的提升。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博览会的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本次展会展出了一款名为“科佩克”的机器人。
“这款六轴机器人经过二次开发后,可应用在多个领域,适应性强。它的产品精度有了很好的保证,系统由国内开发,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价格比全进口机器人便宜10%。”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陈日腾说。
近年来,佛山智能制造产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佛山全市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业企业达到了300多家。其中,机器人研发企业约有100家,行业工业总产值超过了700亿元。
除了丰富多样的单体工业机器人,系统化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也齐齐亮相。作为采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典型代表,海天酱油参加了本届博览会。
“过去,海天使用的是2.4万瓶/小时的生产线,需要30名工人;现在,我们采用的是4.8万瓶/小时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仅需5名工人。”海天酱油负责人表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海天与德国一家企业共同研发了全自动灌装生产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该生产线的灌装速度都位居前列。
大型企业在“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成功探索,给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同时也带动了市场研发。在佛山,已经有一批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参加此次博览会的佛山企业广东中渊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广东中渊与旗下机构广东华上装备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全国首条农牧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及全球第一条打印机芯片柔性生产线。
广东中渊董事长张俊立介绍,打印机芯片生产线是一条集视觉识别应用、激光切割、机器人自动化及各类传感于一体,能够实现从订单上料、治具更换、检测、包装等功能的一体化柔性生产线,“该生产线实现节拍1颗/秒,替代了人工操作的作业模式,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劳动力,并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