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未来将集聚近十万科研人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0-17

  “大科学装置建设周期很长,至少10年甚至更长。现在形势下,大力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是建设科创中心的一个关键手段。不少省市现在开始筹备,而广东省在10年前就作出决定和部署,正好这个时间建成,将为珠三角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9月1日,位于东莞大朗的CSN S对外发布消息,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中国散裂中子源(C SN S)工程总指挥兼工程经理陈和生院士在现场如是表示。

  据陈和生介绍,从建设期间,CSN S的科研辐射作用已经有所体现,加速器、靶站和谱仪工艺设备的批量生产在全国近百家合作单位完成,许多设备的研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6%以上。

  而且,通过与国内机构的共同携手和攻关,推动了国内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尤其是企业方面通过合作,技术发展和管理都有很大的进步,因而散裂中子源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技术提高。

  建中子科学城引领湾区科创

  “希望珠三角的大学、企业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C SN S预计2018年春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陈和生表示,C SN S的使用一般是免费的,但是企业需要提交使用申请,“由专家评审国内外用户提交的试验申请,分配多长的时间,国内国外用户没有区分,谁水平高谁就可以做”。

  当前不少机构对C SN S产生兴趣,从当前效果来看,中国散裂中子源落户东莞后,带动了国内特别是大珠三角地区的中子散射的科技和工业应用的迅速发展,合作单位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大学和研究院所。如2017年8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东阳光集团签署了硼中子俘获治疗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科技成果转化迈出了第一步。

  CSN S所在地东莞,也早有准备。“如何建设好、营运好并释放出它应有作用,这是我们当前重大考虑。”今年6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接受南都专访时坦言,散裂中子源,其服务对象不仅仅面对东莞,还可以延展到大湾区的各个城市。如此一来,这个创新驱动的升级版,就不仅限于东莞,而是整个大湾区了。创新驱动的力量,就从单体推动变为整体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

  “CSN S将于明年3月验收,常年保持600名左右的科学家搞研究,而中子科学城能集聚8万到10万科研人才,他们将在东莞这一片土地上做各种基础和应用研究。”东莞副市长黄庆辉表示,东莞市通过借鉴国内外大科学装置的相关做法以及启示,结合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视野下,规划建设45 .7平方公里东莞中子科学城,打造为国内领先、世界闻名的国家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和面向全国全球的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可以说,东莞最大限度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将东莞制造的优势与散裂中子源的科技成果转换相结合形成合力,从而为东莞添加新的经济增长极,也为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竞合发展中,获得有利位置,改变过去被动承接资源的局面,发挥大科学装置的“虹吸效应”,让更多高精尖技术、科研机构集中在东莞,托起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甚至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

  打造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目前,除了东莞的C SN S外,广东还积极布局大型科学装置,如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还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广东已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大科学装置第二多省份。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大科学装置的人才集聚、技术溢出等效应,会对当地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高新技术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摇篮,大大提升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