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摆到实施开放战略的首要位置,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以发展检验成效。
2017年上半年,这是济南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五大指标增幅17年来首次全部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二。
书写这份令人欣喜的“答卷”的重笔之一,是济南市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
管理创新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综合试点试验中,济南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济南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首先从政府部门“大部制”做起。目前,政府部门由原来的44个减至39个,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大文化”“大城管”“大农业”“大水务”“大绿化”“大建设”“大交通”和“大外事”体制,进一步优化了政府部门的职能配置。
同时,权力下放做到了应放尽放、能放必放。依法向高新区下放行政权力事项3258项,为保证权力下放到位,48个部门刻制了与部门章同等效力的“2号章”交高新区使用。还向区县下放了8项市和区县共有行政权力。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济南市的企业经营范围自主选择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改革试点启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司注册登记“零纸张、零见面、零费用”。“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启动,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一站式工作模式,平均办照时间缩短为5个工作日,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
9月1日,在济南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山东政安住房租赁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鹏远领取了济南市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可实现“三十一证合一”办理。
拿到营业执照的于鹏远难掩心中喜悦:“这种简政放权,提高了效率,确实服务于民,便利于民,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经营了。”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省唯一、全国领先”,这是国务院“放管服”督导组对济南市开发建设的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的评价。该平台具有的21项功能可满足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不同的应用需求。目前,平台已互联互通市、区两级361个部门,分类归集2456项、1227万条数据,累计访问量11万次。依托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已经实现跨部门自动推送。
市民牛先生在济南一家连锁快餐公司工作,经常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之前每次都要对照各个店的营业执照,还要抄写填报基本登记信息。”牛先生称,“现在每家店最新的登记信息就在系统里,看着屏幕确认一下就可以,既方便还省时省力。”
济南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济南市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在食药监部门对接已比较成熟,“仅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许可审批一项,每年就能够为其节省近3万张纸质材料。”
构建济南特色的“一网三库一平台四应用”信用平台,打破信息孤岛,通过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了多部门、跨地区信用奖惩联动,让失信者受到应有的限制和惩罚,让严重失信者成为过街老鼠。目前,平台已归集全市37万多家企业,近3000家事业单位,近900家社会组织信用信息。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