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是助推城市发展的最强动力源。近年来,我市把培育载体、建设平台作为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的重要工作来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搭建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努力打造人才比较优势,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院士工作站:领跑创业创新路
几年间,包钢集团依托院士工作站建设,柔性引进余永富等5位院士及其团队,针对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等领域进行合作,其中与翁宇庆院士团队合作的“贝氏体钢轨”项目,使包钢成为国内唯一为高速铁路提供高韧性、高强度贝氏体钢轨道岔的企业。
这样的“高端合作”如今在我市已并不少见。近年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先后建立了26个院士工作站,累计柔性引进院士及专家团队40余人,有效解决了一批生产实践、学术技术研究等方面的难题,为提升产业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和指导,目前包头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累计95名博士进站开展技术、产品创新研究,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有1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留在包头长期工作。其中包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北大、清华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CSSCI、EI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完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银行行业协会等机构委托及合作开展的各类项目30余个。
产学研合作:为发展装上新“引擎”
日前,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在我市建成,形成了从研发到加工生产的全链条。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以张洪杰院士为核心的专家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研发出了绿色环保的稀土硫化铈红色颜料,预计投入生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利税20亿元。
近年来,我市先后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50多所知名高校院所签订协议,构建人才引进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全方位合作体系,促成北大包头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包头工研院、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一批产学研平台和项目落户包头。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联合研发平台1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培育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20家,实施了20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北大包头创新研究院建成12个研究所,先后引进了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其中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7人,已累计开展专项研究34项;承担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各级各类纵向课题30项;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22项;在开展各类专项研究的过程中,研究院共申请专利60余项,已成功成立产业化公司9家。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