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8日,中国宁波网转发的浙江日报重大主题报道《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创新篇》《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协调篇》,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让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下一步,要带着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学习和实践探索,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协调发展之路,为我市早日建成“名城名都”、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为魂
为“浙江样板”提供宁波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站在全党和全国的角度看浙江,直面浙江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的理论思想既着眼大局,又十分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宁波社科院院长、市社科联主席陈利权说,习总书记在浙江的理论创新,典型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价值和方法指导作用。
理论创新的源头在哪里?在陈利权看来,习总书记的实践第一、人民至上理念和“知行合一”方法,为广大理论工作者树立了标杆和典范。“习近平同志履新浙江半年不到,就走遍了浙江各市和许多县,他每年用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陈利权说,这种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实践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从而推进理论创新的态度和方法,对于社科工作者具有极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我们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从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书写大地上的社会科学。”
“作为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萌发地,浙江不仅要为中国贡献理论思想,而且要继续提供‘浙江样板’。”陈利权认为,宁波要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浙江样板”提供更多的宁波经验。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主政浙江期间的执政思想和创新实践的报道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黄利琴的感触非常深,对创新也有了更深感悟。“创新到底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实践为我们进行了多层次的阐释:理论创新提供‘脑动力’,制度创新提供‘原动力’,科技创新提供‘主动力’,文化创新提供‘软实力’。”
十年前,宁波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来贺信,寄语“鲲鹏展翅搏长天”,并对宁波国家高新区提出了新的期望,要求宁波国家高新区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为浙江省建设创新型省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年来,宁波国家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围绕“创新驱动、辐射引领”这条主线,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努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创新驱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高新区发展之路。
作为区域创新的核心阵地,当前,宁波国家高新区正在积极发挥创新驱动的龙头作用,全力争创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打造新材料科技城,大力建设科技、产业、新城深度融合的品质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力争在国家创新版图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科技局局长励永惠认真研读报道后说:“从作出‘浙江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时期’的重要论断,到作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部署,再到提出‘八大科技创新工程’,习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想法、战略,都极具前瞻性。”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