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穗、深两个一线城市之间,东莞成了人才的洼地,拿出更好的招才政策却面临难以引才的尴尬。东莞转变思路,在对外招才引才的同时,更希望本土培养人才,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首批名校研究生到位,能否把他们留在东莞?
现状
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低于全国均值
在德尔能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线上,共有50多名一线员工,都是95后的大学生,“学生兵团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智力支持板块,我们将招聘前置到大学的大二甚至大一,设立奖学金,与大学生提前建立联系”。东莞德尔能新能源股份公司(简称“德尔能”)公共事业部总监辛创介绍,服务产业升级,当前招人主要两大块,一块是定点招引人才,对员工进行长期委托培训,另一块是将招聘网络布局到大学,从入学到毕业到一线工作,一条龙培养。
“像南京、西安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多,水平较高,当地发展人才其实比较不缺,反观东莞本地高校还是太少了,即使我们想招东莞理工的,一年也毕业不了多少学生”。辛创坦言。随着企业的升级发展,对机械自动化、专业测控等环节的要求提升。大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能够对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是希望本土能够多培养人才,在本土培养的学生,更愿意在这个城市扎根”。
根据《2016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东莞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学生11.26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6.14万人,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为136人,这一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莞目前高等教育整体规模、质量、水平都与建设制造业强市的要求有较大距离,高技能人才培养力不足,难以满足我市制造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3月份《东莞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规划中直言,建设国际化现代制造业名城对东莞高等教育提出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作支撑。
创新
东莞理工与长安镇合作建“制造学院”
《东莞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东莞新建高职高专学校2-3所,到2020年,全市高校总数增加到12-13所,在校生达15.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13 .5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万人。
“优化专业结构”成为重中之重,围绕“东莞制造2025”战略,根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理工类专业,着力打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节能环保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等一批特色骨干专业。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服务本土产业升级的责任也是众望所归。而历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75%左右留东莞发展创业。“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扎根东莞,迎来了以智能化为方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时代。”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表示,要把握新产业-新工科-新大学的互动逻辑,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助力东莞和广东打赢智能制造“突围战”。
实际操作上,如何寻找学校与产业的合作点?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东莞理工学院重点组织实施智能制造领域新型优势学科专业群建设、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三大工程”。未来东莞理工学院希望要求80%以上的特色产业学院学生毕业设计都可以来自“实战”,做产业真实命题。
去年12月,东莞理工学院和长安镇政府共建长安先进制造学院,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今年2月,机械专业200名学生入驻学院,进行毕业设计以及有关专业技能培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喜欢的课程,同时为长安镇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名校研究生培养基地
为支柱产业储才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黄子明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校以往研究生实践多为学校所在城市,以及北上广深等地,东莞少有涉及,其毕业去向也是如此。学校方面也曾与几个企业、科研院所签订实践基地合作,与地方政府的此类合作是头一次。“东莞如此大力度的支持,吸引力非常大,对双方都是一次探索和创新”。
这里所提及的合作,是当前东莞推出的人才培养战略———建设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将人才网络布局到海内外高校,利用东莞市产业集群优势,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合作,让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在莞培养的形式,认识东莞,服务东莞,进而扎根东莞,最大限度地匹配东莞产业发展的需求。
具体来说,在联合培养教学上,实施“高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模式,研究生基础课程阶段在其所属高校完成,专业实践在东莞市基地完成,以此实现校、地、企多方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赢发展。为增强吸引力,东莞将对来莞研究生大手笔地予以补贴。
7月份,东莞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迎来了首批的研究生。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建明介绍,首批报名来莞实践的研究生有302名,目前报到有212人,其他将陆续来报到。高校来源方面,共41所高校研究生,有来自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也有来自海外的佐治亚理工、法国巴黎十一大、瑞士苏黎世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人才与产业匹配?此前东莞收集了80家企业和6家新型研发机构、195个项目共716名研究生岗位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岗位158个,占比22 .07%;机械工程专业岗位125个,占比17 .4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100个,占比13.97%。在调研基础上,专业设置上将立足东莞的产业需求实际情况,优先选择与东莞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匹配度比较高的专业。
按计划,3年内该基地要招收超过1000名研究生在莞培养(实践)。
建多层次人才资源库 加强城市吸引力
高层次人才,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和地区经济转型,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更理想的是有一个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库。
而为了搭建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库,在东莞本土院校也有所行动。9月4日,东莞理工学院获颁“东莞市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培训基地”的牌匾,东莞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被授予“东莞市智能制造系统服务重点单位”的牌匾,创新中心将举办20场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报名人数已超过2000人次。首期培训于9月9日举行,共有180多人参加。
“争取50%研究生能留莞服务。”电子科技大学最近召开的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东莞)招生培养工作研讨会上提出,那么从东莞方面来看,希望有多少研究生能够留莞服务?
张建明坦言,没有设定具体的留莞研究生的数量目标。吸引研究生来莞实践仅仅只是让研究生留在东莞就业的一个环节和手段,希望通过实践,让他们更加了解东莞、认识东莞。研究生是否留莞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对城市的认可、交通便利性、企业知名度、职业发展空间及工作待遇等因素。
确实,对于人才的吸引,基础教育、医疗配套只是一部分。为人才提供沟通交流平台,让他们有吸收新知识的机会,是每一个渴望上升的人所希望拥有的。而这都是与产业发展结构紧密相关,与城市内涵相互关联,当前产业转型正在进行,人才正在集聚,官方行动已经在进行,企业也在推进,如何育才、引才、留才,仍需要更多思路的推进。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