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市专场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5年,昆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提速,共培育了近50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其中,云南白药、云内动力等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
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刘绍安,市发改委主任李肇圣,市扶贫办主任周开龙到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
王喜良说,过去5年,昆明高原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共建成24座都市农庄,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7户。去年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84.5%;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高于一般工业增速。
去年,来昆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50.2%提高到2016年的56.7%,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同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300亿元,增长8.5%,今年上半年增长9.6%。5年来,昆明市GDP年均增长10.3%,迈入经济总量迅速跃升的快车道。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滇池水质甩掉劣Ⅴ类帽子
目前,昆明绕城高速内环已实现闭合,昆武、呈澄、黄马、武易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680公里,比2011年增加100公里;绕城高速东南段、武倘寻、福宜等14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在建里程为644公里;鸣泉收费站完成搬迁,“环线+射线”骨干路网基本建成,
地铁1、2、3号线、6号线(一期)建成运营,形成“十”字型骨架,轨道运营里程达88.76公里;地铁4号线、5号线等11个轨道项目开工建设;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建成通车,昆明迈入高铁时代;长水国际机场成为国家第四大门户枢纽机场,昆明成为全国首批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滇池水质甩掉了劣Ⅴ类帽子,湖滨3600公顷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
全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招商作为第一要事、环境作为第一要素”,着力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去年共引进市外到位资金915.3亿元,增长10.5%;实际利用外资7.4亿美元,增长54.7%。
大力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55%,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城市靓丽名片。
群众福祉获得新改善
城乡收入比缩至2.93:1
过去5年,民生支出占昆明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2.5%,高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比从2011年的3.14∶1缩小到2016年的2.93∶1。
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引进了北京世青、清华附中、黄冈中学等名校来昆合作办学,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学”。云大医院呈贡分院、新昆华医院、市儿童医院南市区医院投入使用,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基本建成,引进北京中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8家医院来昆合作办医,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大。
全市上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两县两区”为重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管党治党取得新成效
打造一流队伍,坚决反腐肃贪
党的建设方面,昆明市持续正风肃纪,狠抓正本清源,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发展生态。坚持思想建党,加强组织建设,打造一流队伍,坚决反腐肃贪,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集中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坚决肃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影响,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全面好转起来。
王喜良表示,我们坚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久的将来,一座产业发达的经济繁荣之城、创新创造的活力绽放之城、开放包容的现代大气之城、兼容并蓄的人文魅力之城、和谐宜居的绿色健康之城必将崛起在云岭大地。
★现场问答
王喜良:
多措并举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在主题发布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及市发改委、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围绕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定位、优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昆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问:昆明市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的动因是什么,有哪些优势,如何建设?
答: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落实习国家相关领导人2015年考察云南时指示要求的具体体现,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城市特点和定位所决定,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应该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和需要,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王喜良分析道,昆明市具备历史、区位、资源、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突出优势。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走廊”、“沿边开放”等重大国策的推进实施,全球十大宜业宜居城市之一的昆明市,作为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经贸中心、市场中心的地位凸显,并从过去国家对外开放的末端一跃成为前沿。这一切,都让昆明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建设路径
要着力加快建设联接国内、连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通道,把昆明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
要全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合作的“两个龙头”。
要加快构建区域性公共事务平台、商务活动平台、协调联动平台,提升昆明在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品牌。
计划2018年末172个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
问:昆明市如何在狠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发力,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果?
答:昆明是集都市、农村、山区三位一体的城市,东川、禄劝、寻甸等3个县(区)为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有3个以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省会城市之一。到2016年底,全市还有3个贫困县、11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6万人。计划到2018年末,全市172个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3个贫困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17.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紧紧围绕总体目标,昆明市以禄劝县、寻甸县、东川区、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为主战场,举全市之力、汇各方之智、聚万众之心,扎实推进“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抓实抓细 “七个一批”和“十大工程”,全面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四大资源”。 做到各级各部门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项目向贫困地区集中,资金向贫困地区聚集,力量向贫困地区配置。过去5年,是昆明市扶贫开发工作政策出台最多、力度最大、投入最多、影响最广、成效最好、发展最快、群众最满意的时期,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硕果的5年。
数读
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9.77万人 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31.53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11.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10.5%下降到2015年底的3.92%,下降了6.58%。总体呈现出“政策制定准、投入保障强、社会帮扶实、工作力度大、脱贫成效好”的特点。
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1.93亿元 其中,中央资金9.43亿元,省级资金3.12亿元,市级资金39.38亿元。
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05831万元 以整乡、整村、连片开发为重点,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05831万元,实施省市级整乡推进19个,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整村推进174个,以自然村为单元的整村推进1400个,深度贫困村整村推进10个,倘甸试验示范区连片开发项目1个,实现革命老区县和老区乡镇项目建设全覆盖。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