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1-05-06

  2020年,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为难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拼搏进取,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复苏保卫战“三战并举”,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守牢了社会稳定底线,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综合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1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7%。第一产业增加值402.18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5557.47亿元,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9656.41亿元,下降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3︰36.9︰60.8调整为2.6︰35.6︰61.8。

  全市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年初确定下降2.5%的目标顺利完成。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81万人,比上年下降5.9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4%。

  全市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为25.31万元/人,比上年下降3.8%。

  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从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四涨四跌”,其中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分别上涨8.7%、5.3%、1.5%和1.2%,交通和通信、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分别下跌2.8%、1.5%、0.3%和0.1%。12月份,武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4.5%。

  市场主体:年末全市市场主体141.32万户,比上年增长8.6%,其中,企业61.01万户,增长9.5%;个体工商户79.80万户,增长7.9%。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8.65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9.46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15万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423.94亿元,比上年下降3.7%。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产量89.60万吨,增长1.1%;禽蛋产量10.47万吨,增长12.3%;牛奶产量1.39万吨,增长32.9%;蔬菜产量777.52万吨,下降0.3%;水产品产量42.67万吨,下降3.4%;生猪出栏113.94万头,下降32.4%。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21家,增长8.1%。涉农电商交易额2019.8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工业增加值4085.48亿元,比上年下降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9%。其中,烟草制品业增长6.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医药制造业增长1.4%;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4.7%和0.8%,增速分别高规上工业增加值11.6和7.7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192.23亿元,增长10.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81.77元,较上年下降0.26元。(表一)

  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83.4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91.59亿元,继续保持万亿以上,增长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1.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0.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0.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6.7%。民间投资下降18.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4%。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3%,办公楼投资增长19.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1.3%。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5565.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668.79万平方米,增长6.9%。全年房屋竣工面积777.86万平方米,增长11.5%。

  全年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分别完成0.97万户、1.73万户。保障性住房投资115.87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2.21万套,筹集租赁房6.93万套。

  五、市场消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9.84亿元,比上年下降20.9%。按商品形态分,商品零售额5891.12亿元,下降15.9%;餐饮收入258.73亿元,下降66.3%。按销售类值分,限额以上单位21大类商品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3.4%、8.6%、8.0%。全年限上企业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长7.6%,占限上社零总额的26.0%,占比较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六、对外开放

  对外经济:全年武汉地区进出口总额270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进口1282.60亿元,增长19.0%;出口1421.70亿元,增长4.3%。一般贸易进出口1826.40亿元,增长3.5%;加工贸易进出口386.30亿元,下降7.6%。全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1469.10亿元,增长7.3%。跨境电商交易额3.31亿美元,增长77.0%。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4.27亿美元,增长0.8%。

  引进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1.65亿美元,下降9.3%。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跨国公司产业研发机构23家。历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06家。

  对外交流:全市共有外国驻汉领事馆4个;国际友好城市29个,比上年新增1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84个;境外驻汉代表机构21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92.77亿元,比上年下降17.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0.29亿元,下降21.3%。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41.06亿元,下降2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07.00亿元,增长7.5%。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31005.8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10349.54亿元,增长15.1%;非金融企业存款13607.64亿元,增长10.6%。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6885.97亿元,增长14.8%。其中,消费贷款9110.75亿元,增长10.5%。中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12283.79亿元,增长16.6%。

  年末总部设在武汉的金融机构31家。在汉设立或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33家。上市公司83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0家,境内上市公司63家。

  保险:全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8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2.41亿元,下降8.0%;人身险保费收入653.25亿元,增长14.8%。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221.86亿元,增长7.2%。其中,财产险赔付114.46亿元,增长9.3%;人身险赔付107.40亿元,增长5.1%。

  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全年社会物流总额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完成货运量63643.84万吨,下降5.8%;货物周转量4050.54亿吨公里,增长3.9%。全市民用航空航线124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16条;国内航线108条。中欧(武汉)国际班列到达国家12个,比上年增加1个;到达城市21个,比上年增加2个。

  全年旅客运输量10656.08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582.94亿人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65.55万辆,比上年增加28.42万辆。

  年末轨道交通线路长410公里,比上年增长5.7%。地铁运营总里程360公里,增长6.2%。轨道交通客运量62160.1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52.0%。

  邮电通信: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3.42亿元,比上年下降6.4%。邮政业完成快递业务量11.0亿件,下降2.7%;快递业务收入110.2亿元,下降4.1%。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322.71亿元,增长21.4%。电信业务收入152.15亿元,增长0.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57.3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40.5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479.5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3%。固定电话用户156.4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4.12部/百人。

  旅游:年末A级旅游景区47个,比上年增加3个。旅游厕所673座,星级以上宾馆57家。全年旅游总人数25911.90万人,旅游总收入2906.29亿元。开展“惠游湖北 打卡大武汉”活动,30家收费A级景区实行免门票开放,活动期间入园游客1402.43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337.22万人次。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全年在校研究生16.48万人,比上年增长10.3%;本专科在校生106.72万人,增长6.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04万人,增长0.9%;普通中学在校生36.34万人,增长5.7%;小学在校生65.45万人,增长5.0%;幼儿园在校生35.73万人。

  科技:全年武汉地区科技研究机构10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1人。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3835项,比上年下降5.0%;技术合同成交额942.30亿元,增长12.0%。

  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23.10亿元,比上年下降0.2%,占GDP比重25.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专利申请量93950件,授权量5892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1.9%和50.1%;发明专利申请量34635件,授权量14667件,增长4.3%和24.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1.87件。国际PCT专利申请量1389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共有市直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482.70万册,接待读者245万人次;线上开展活动1118场,线上接待读者1180万人次。市直博物馆10个,接待观众140.91万人次,线上接待观众1亿人次。市直群众艺术馆1个,演出92场次;艺术表演团体8个,新排上演剧目13台,获国家奖7个。

  卫生:年末共有卫生事业机构6446个,床位9.3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52万人,增长0.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9万人,护师、护士5.73万人。年末共有三级医院6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1个,妇幼保健院所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2个。公民无偿献血17.4万人。人均期望寿命80.57岁。

  体育:年末共有体育场馆158个,体育场地面积2349.81万平方米,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348人,优秀运动员72人。全年共举办2020姚基金篮球慈善赛、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全国风筝邀请赛、武汉水上马拉松等9项国家级大型赛事活动。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23.94亿元。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62元,比上年下降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57元,下降2.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115元,比上年下降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54元,下降4.7%。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531.02万人、504.97万人、277.06万人、333.24万人和283.1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7%、5.0%、0.1%、7.2%和4.4%。社会保险新增扩面54.17万人。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99.3%。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上调167.34元。

  全年拥有社会福利机构275个,床位48606张。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5万人,累计支出6.51亿元。全市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0万人,累计支出6.41亿元。全年新改扩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65家。

  十二、资源、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

  资源:全市国土面积8569.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85.11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452万亩。全年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1.32万吨,其中家庭用量3.16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24.94亿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7.97亿立方米。

  全年用水总量为33.86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13.0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1.89亿立方米。劣Ⅴ类湖泊数量由上年30个下降至6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8.1%。全市排水管道长度1142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日。

  全年用电量568.7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7.6%。其中,全行业用电453.33亿千瓦时,下降7.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15.46亿千瓦时,下降8.5%。

  公用事业:全年完成海绵城市建设56.9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39.8%。全市拥有路灯298103盏,增长11.4%。新建成微循环道路102条。全年公众食品安全满意率85.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药品抽样检测合格率99.7%。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06人,下降18.3%。

  城市环境: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8万吨,比上年下降2.7%;二氧化硫排放量5.48万吨,下降15.0%;氨氮排放量1.43万吨,下降2.9%;氮氧化物排放量8.74万吨,下降13.9%。全年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7微克/立方米,下降17.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9天,比上年增加6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4.4%。全年水质优良(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90.9%。

  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30162.45公顷,比上年增长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全年新增绿地762.25万平方米,新建绿道134.81公里,新建公园12个。公园总数101个,总游人量6000万人次。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