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与对策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1-08-19

  新形势对上海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上海需要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在“卡脖子”关建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勇于承担赢得全球科技竞争的“急先锋”角色,不断提升上海创新能级,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

  围绕上海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21年1月,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我们选择1200家上海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并发送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10份。参与问卷调查的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一)企业目前主要的技术创新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自主创新”是企业最主要的技术创新方式,选择此项的企业占比为80%,这意味着上海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较高。有9%的企业主要技术创新方式是“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有6.7%的企业主要技术创新方式是“集成创新”,另外有2.4%和1.9%的企业分别选择“引进国内技术”和“引进国外技术”两个选项,如图1所示。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市场需求”是企业自主创新最主要的动力,选择此项的企业占比超过80%,表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为关注的焦点。“同行业竞争”(13.8%)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选择“政策激励”的企业占比仅为3.8%,意味着政策因素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推动作用相对较小,这一点值得重点关注。而“国际竞争”(1.4%)的影响相对更小,这或与新冠疫情下国际合作减少有关,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恢复和不断扩大,预计国际竞争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会逐步加大。

  (三)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研发费用投入太高”(58.6%)和“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52.9%)是目前企业自主创新遇到的主要困难,选择这两项的企业占比均超过50%。有41%的企业认为“自主创新的转化成本太高”,企业保持稳定更重要;有27.6%的企业认为自主创新“风险太大,担心收不回成本”。另外,部分企业认为“企业融资困难”(23.3%),“缺乏技术研发的装备和条件”(18.1%)、“企业自主创新的方向不明确”(10.5%)也是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困难。在实地访谈调查中,有部分企业认为技术产业信息渠道较少,不了解相关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也是主要困难之一。

  (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不利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2.9%)的企业认为“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不顺利”是目前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外部不利因素。有36.2%的企业选择了“相关政策不足或落实不到位”,这意味着虽然政策供给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但如果政策缺位,仍会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部分企业更加关注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认为“营商环境不友好”(31.9%)、“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功能发挥不足”(30%)、“社会创新文化氛围不够”(23.3%)、“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17.1%)是影响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不利因素。少量企业认为还有其他一些外部不利因素(3.8%),主要包括市场与客户接受程度较低以及经济大环境相对较差等。根据访谈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认为区域间创新人才竞争激烈导致人才流失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

  (五)政府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应主动发挥作用

  我们还对企业希望政府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应该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最希望政府“做好创新服务”(78.1%),同时希望政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42.4%)、“建立完善多层次中介服务体系”(40.5%)以及“帮助搭建科技合作平台”(37.6%),这意味着企业对更高质量服务的需求较为旺盛。有38.1%的企业希望政府“出台并落实各项创新扶持政策”,表明创新政策仍然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还有部分企业(24.8%)更加关注知识产权,希望政府能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实地访谈调查中,部分企业希望政府适当降低普通科技人员落户条件,希望政府在做好创新服务的同时,对企业不要介入过多。

  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研究发现,上海企业整体自主创新水平较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

  近年来,上海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先进医疗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性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例如,在芯片制造领域,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但目前中芯国际也只能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与台积电等技术更先进的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在被中国科技部列为首位的“卡脖子”技术——光刻机领域,上海仅有博康集团这一家中高端光刻材料研发生产企业,且与国际最先进的荷兰ASML公司的光刻机相比,其加工精度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会卡住高新产业发展的脖子,企业会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而束缚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某些领域起步较晚,处于产业链下游,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起来并不十分迫切需要,且其中部分技术也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得到,因此自主研发相对缓慢。另外还与关键核心技术本身的特征有关。关键核心技术一般具有难度大、研发投入大、风险高、研发周期长、利润回收慢等特征,这使得企业不愿意或者即使愿意也很难独立承担起这样的研发工作。正如问卷调查结果所示,企业担心研发费用投入太高会影响短期利润和持续发展,这也导致企业在突破核心技术的投入上踌躇犹豫,进而导致自主创新能力的停滞不前。

  (二)企业整体创新实力分布不均衡

  上海企业整体创新实力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梯级差异较大,较低水平创新占主体,高水平创新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创新资源配置上的不足与失衡。与国外某些发达地区相比,上海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总体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企业处于相对较低梯级的创新水平,部分创新资源过度集中流入少数企业,导致创新资源配置的进一步失衡。即便如此,上海仍然缺少世界级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因此,需要思考如何在加大创新投入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也要看到,不同企业的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战略等各有不同,由此也导致发展的结果存在差异。对于多数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的企业来说,未来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修炼内功,协同外部创新环境的改善,逐步提升创新梯级,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到高梯级创新水平行列。

  (三)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不足

  近年来,上海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与深圳、苏州、杭州等城市相比,政策力度和丰富性相对不足。主要原因是房价引起的人力成本问题、职业发展空间和更高薪酬待遇、产业匹配度以及外迁城市的政策优惠等。调查发现,小型企业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缺失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小型企业在资源占有、政策偏好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与大中型企业差距较大,无法在竞争中引进或留住高层次创新人才。另外,除了高层次的技术研发人才供给不足之外,缺乏创新型企业家也是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尚待进一步加强

  对企业的访谈结果显示,目前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管理能力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创新战略方面,缺乏多方面利益相关者参与是创新战略方面最大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战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不协调、战略制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战略制定方法不科学以及战略制定偏离国家产业导向等问题。在研发管理方面,缺乏专业化的研发管理人才和对研发管理投入不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运用知识产权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较低是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不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及无法找到合适的中介机构等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政府相关政策服务只是外力,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靠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创新管理能力相对薄弱是制约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短板,需要引起重视。

  (五)创新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高成本问题阻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成本、人力成本都相对较高,同时还面临着社保缴费基数高及个税税负高等其他方面的成本问题。成本居高不下,会侵蚀企业的利润,对企业持续发展不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成本问题,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对创新的投入,从而阻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融资难是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自主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金融支持对企业创新发展来说极其重要。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较大融资压力。三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压力较大。目前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较多的困难,民营企业需要一个公平、友好、稳定的创新生态环境来不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基于调研结果,我们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上海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提高全球科创中心显示度

  对上海而言,建成全球科创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根据《德温特2020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报告,中国大陆仅有华为、小米和腾讯等3家公司上榜,而这3家公司都不是上海培育发展起来的。上海虽然也拥有相当数量的准一流企业,但距离创新型领军企业还有一定差距。与深圳等城市相比,上海企业稳健有余,但创新活力相对较差,缺乏冒险精神,创新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也相对不足。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培育。应立足上海,网络化布局,吸纳全球资源力量;选择关键新兴产业领域,精准支持有成为领军企业潜力、以全球为市场、有全球化战略的准一流企业,整合开放更多资源,在政策、资源、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围绕上海的优势领域,出台对重点产业企业在重大项目、重大节点上给予快速推进的便利措施,在税收优惠、人才使用方面出台专门政策,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为领军企业。

  (二)支持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完善创新联合体相关政策

  目前,中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或“卡脖子”技术领域面临较大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高复杂性、高投入和高风险等特征,其研发突破没办法由单个创新型企业独立承担,也难以由现有各类创新组织与研发政策有效解决。因此,需要组建更加高效的创新联合体来有效组织研发力量实施共性技术攻关和创新突破,让创新联合体成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金刚钻”,同时也需要政府统筹思考,促进政、产、学、研多方联合开展工作。

  为促进创新联合体更好发挥作用,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应推动领军企业优势资源向中小企业有序、友善地开放,引导上下游关联中小企业快速向领军企业集聚,在市场规则下协同创新,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全供应链融通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一是推动领军企业牵头建立产业联盟(领军企业为龙头,上下游中小企业为成员);二是推动领军企业围绕项目建设创新平台,这些平台既可服务于中小企业,又可对社会开放,提供支持;三是推动领军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带动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四是创造条件促使中小企业“挂靠”领军大企业共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互利共赢。

  (三)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

  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培育和建设一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上海需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应继续坚持和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利用上海的国际化和长三角辐射引领优势,通过各种创新政策和服务集聚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打造一支具有爱国、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特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以人才推动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四)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打造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很多企业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都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尤其对中小企业冲击更大,这需要政府施以援手、给予帮助。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对企业既不能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也不能漠不关心、无所作为。

  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大部分的科技创新,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市场机制运行。除了特殊情况,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直接介入,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让市场机制成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的“魔法师”。政府应该把更多资源和精力聚焦到企业创新环境和生态建设上,更好地落实好各项创新政策,为企业做好创新服务,塑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实施多梯次企业集群培育工程,尽力打造一个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来源:澎湃新闻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